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一

劳动关系风险预警是未雨绸缪之举

胡建兵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5日 05版)

据6月3日《工人日报》报道,2021年3月起,北京市总工会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三早、三对接、三联动”工作机制,持续监测风险,实现未诉先办。截至2023年底,该平台共监测劳动关系风险企业3281家,涉及职工140.9万人,经研判对其中734家企业进行了预警派单,有效预警并协调处置了多起劳动关系风险事件。

在一些地方,由于劳动争议未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偶尔会出现劳动双方的矛盾升级。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缺乏相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关。当问题被忽视或拖延至无法控制的地步时,往往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劳动双方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北京市总工会建立的这套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通过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依法规范、协调配合”的原则,对全市涉及劳动关系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和指导,明确了启动预警制度的情形、条件以及处置层级,从联动责任、处置责任、启动响应逐项制定针对性的具体处置措施,根据风险的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发展态势等情况,由低向高实行一级、二级、三级预警。

最关键的是,采取建立劳动关系风险动态监测、定期研判、分级预警制度及风险处置机制等措施,加强对企业进行劳动关系风险常态化监测,及时研究、化解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隐患,确保事态不扩大、不激化。预警机制在企业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积极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当下利益,而且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通过及时识别和响应潜在的劳动争议风险,企业能够采取主动措施避免冲突、化解矛盾,从而为双方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工作关系,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保障劳动者的福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预警主体不明确、预警体系不完善、预警信息系统不畅、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等。因此,相关预警机制还需要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影响劳动关系的相关因素,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目前,容易诱发劳动争议的因素包括工资报酬、工作内容、保险福利等。这提示有关部门要紧盯企业劳动关系中的契约指标和竞争指标,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鉴证率、履约率等指标。根据相关指标,把企业列入相应的预警级别,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劳动关系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防范企业劳动关系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通过加强劳动关系运行情况的监测和预警,有助于有关部门全面掌握和解决引发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基础性问题。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