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一

走出“霸总甜宠”套路,微短剧当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吴迪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5日 05版)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消息,微短剧管理新规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效。新规要求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并要求落实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平台主体责任。截至6月1日24时,已有3309部约22.7万集微短剧获上线备案号。然而,其中有189部剧名使用“总裁”、109部使用“夫人”,使用“娇妻”“离婚”等字眼的也不在少数。庞大的微短剧数量和雷同的剧名引发网络热议。

提起微短剧,很多人会心一笑,对剧名雷同、故事情节换汤不换药等现象习以为常。比如“霸道总裁爱上我”“回到古代当王妃”等戏码,看剧名便可猜到剧情和结尾。正如网友评价:“这种水货短剧,是当观众的脑袋短路了?”“刚起步可千万别走上歧途”……

微短剧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将其正式纳入监管,是继网络影视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后的第四种网络影视作品形态。

2020年被称为“网络微短剧元年”,此后微短剧迎来爆发式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头部短剧出海平台合计下载量、净流水分别达2823万次、5671万美元。

然而,微短剧火爆出圈,也不可避免遇到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有的价值观导向不良,刻意炒作诸如婆媳矛盾、性别对立等问题;有的制作粗制滥造,布景、后期效果都令人“一言难尽”,甚至明目张胆抄袭……这些现象和倾向,往往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微短剧就是一出闹剧。

微短剧跌跌撞撞狂奔,从内在原因看,既与相关产业处于爆发期、跑马圈地时难顾周全有关,也跟多数制作团队原创能力不足,只好在打造“爽剧”上简单重复,陷入低质循环有关。

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公众在阅读碎片化的当下对快餐文化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叙事节奏快、情节反转多、情感冲突强等“爽”感短剧集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为微短剧提供了市场机会;二是监管缺位,给其野蛮发展留下空间。比如,此前微短剧几乎零审核、零备案就能发布,对违规剧集的惩处机制不够有力等。

为遏制微短剧陷入内容低俗、制作粗劣的误区,有关部门联合网络平台多次开展专项行动,用算法机制封禁了不少违规剧集,同时,织密了监管网。比如,主管部门近年来密集发布新规,对微短剧采取许可证全覆盖的管理办法、“无备案、不播出”;近期多个省市纷纷上线微短剧“网络视听节目备案系统”等。

微短剧爆红,想要长红,不能只在形式上合拍,更应在内容和价值观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向下扎根,从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中取材,有营养、有看头,言之有物、启人思考。比如,有的微短剧巧妙融入当地美景与美食;有的展示了本地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有的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传承……它们都受到网友的认可和欢迎。

当微短剧日益成为精神文化盛宴的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其从“霸总甜宠”“娇妻文学”的野蛮生长期,跃升到更有含金量的文化传播层级,是对有关方面完善治理的要求,是相关产业耕耘者应该直面的思考题。

走出深宫内宅的一亩三分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才是微短剧的生命力所在。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