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一

一农民工捐资助学20年,近4000名乡村学生受益

马宝祥说:“要想改变家乡面貌,必须让下一代上学、上好学”

本报记者 邢生祥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7日 07版)

“每年‘六一’儿童节,马爷爷都会带着爱心物资来学校看我们!”6月3日,记者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大才回族乡中心学校,来自该校的五年级学生马桂兰告诉记者,马爷爷的捐助对她而言不仅是物资上的帮助,更激励一批批和她一样的受助学生用聪明才智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马桂兰口中的马爷爷,正是生于此、长于此的农民工马宝祥,敢闯敢为是他这些年务工生涯的真实写照。

1982年,15岁的马宝祥因家境贫寒,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当时只上到了小学四年级。1993年,他开始跑运输,常年奔波在青藏、川藏公路上。1998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他组织村里人成立施工队,投身到路桥建设中……勤劳致富后的马宝祥始终没有忘记帮助乡亲,这些年通过汽车运输、路桥施工累计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外出务工的机会。

“知识就是财富,经过30多年的打工创业,深感自己因为没有文化吃了很大的亏,所以我不想让下一代再吃这种亏。”对马宝祥而言,自己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始终是一个遗憾。从2004年起,他每年拿出上万元务工所得,奖励家乡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优秀乡村教师。他说:“要想改变家乡面貌,必须让下一代上学、上好学。”

为帮助更多农村孩子上学,马宝祥又在2009年捐款1.3万元成立“宝祥奖学基金”,专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在今年5月30日,“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马宝祥再次带着满满的爱心和物资,来到大才回族乡中心学校,给200名乡村学生、30名孤儿、15名优秀乡村教师以及两名优秀乡村小学校长送去行李箱、书包、保温杯等爱心物资,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送去节日祝福和鼓励。

此外,马宝祥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青海玉树、四川芦山和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他第一时间组建“马宝祥志愿者小分队”和“民族应急救援队”,购买矿泉水、方便面、帐篷、铁锹等救灾物资,连夜赶赴灾区支持救援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无私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马宝祥这些年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事迹,也获得过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的表彰奖励,但这些奖金又被他继续用于公益事业。2010年7月,马宝祥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和地方给他发放共计1.2万元奖金,他从中拿出3000元给大才回族乡中心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其余9000元全部捐给了“宝祥奖学基金”;被评为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第119期人物一等奖后,马宝祥又将获得的1万元奖励资金全部注入“宝祥奖学基金”。他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奉献社会的大小。我是这样想的,也是朝这个方向做的。”

马宝祥的捐资助学行为带动了当地尊师重教之风,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工也纷纷加入捐资助学的行列。由于学生数量增加,教室及课桌数量紧张,村民马成良立即购置50套桌椅捐给学校;马成良、马成义兄弟俩还给学校捐款修建办公楼,每年捐赠17吨取暖用煤;从2006年起,学生用的练习册全部由村民马生玺兄弟俩承担,每年的采购费用在3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马宝祥所创立的“宝祥奖学基金”已连续发放15年,他本人也坚持捐资助学20年,累计资助金额50余万元,受益乡村学生近4000人,其中孤儿近1000人,优秀乡村老师600多人。

20年来,这位朴实的农民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公益行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是农民出身,从小生长在青海高原这片土地上,看到孩子们能快快乐乐上学,就是我最大的心愿!”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掌声和褒奖,马宝祥总是不忘扶贫助教的初心,在雪域高原唱响一曲心怀大爱的励志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