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将工匠精神融入客运服务——

三千里铁道线上的“暖味道”

本报通讯员 蒋雨鸥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0日 05版)

K209/K212次列车,从三江口发出,满载钱塘荷风,沐浴井冈红日,驰掠丹霞地貌,一路跨越浙赣粤三省二十多座城市。半个世纪以来,杭州客运段甬广车队日夜往返于宁波至广州的三千里铁道线上。

2010年,车队党总支成立“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在全国劳模陈美芳带领下,他们将工匠精神融入客运服务,让乘客在车厢里感受到“暖味道”。

烹饪“一碗好饭”

“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成立伊始,陈美芳还是甬广车队的一名列车长。厚厚几大本出乘工作日记,记满了她的服务心得,从中提炼出的“陈美芳‘12个一点’工作法”,在全段得到推广。

14年间,“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创新理念、优化项目,不断打造客运服务新高地。近年来,团队将目光投向创新“深水区”——列车餐饮。

长途旅客列车受到运行周期、餐料供应、厨灶局限等因素影响,餐饮服务一直难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决心把“一碗好饭”作为重点攻关课题。他们在列车上开展问卷调查,征求旅客对菜品口味、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根据旅客需求,研发出4款20元以下的平价菜品、5款30元套餐盒饭、6款定价38元~48元的厨师长推荐菜。

为提升菜品质量,团队先后邀请全路烹饪大赛冠军、餐车长陆俊,“上铁工匠”厨师长徐波,对50名餐车职工进行烹饪服务培训,并对接杭州望湖宾馆屠杭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5批55人次“深造”厨艺。

1月17日,以甬广车队单程公里数“1596”为主题的列车餐厅精彩亮相。赏一路风景、享“一碗好饭”,“1596”餐车已成为车队特色服务的“金字招牌”。

守护乘客安全

甬广车队值乘的这条线路,山多水多桥隧多,经常突发自然灾害。

2013年夏天,车队迎来严峻考验。滂沱大雨中,K209/212次列车在大瑶山隧道遭遇严重泥石流,落石堵住了隧道两端,列车被困隧道,数百名旅客顿时陷入恐慌。

列车长羊群亮迅速召集党员应急突击队,分发照明工具,前往各车厢安抚解释,同时尝试联系广铁客运调度所,了解救援情况。

然而,16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依然在黑暗中“与世隔绝”,这让本来就情绪紧张的旅客逐渐焦躁。羊群亮紧急召开“流动党支部”支委会,“现在就是考验我们这个战斗堡垒的重要时刻,我们不能被动等待,由我来走出隧道、沟通联络。”

大家立刻反对——在黑暗的隧道中步行翻越塌方路段,太危险了。但羊群亮态度坚决。

大瑶山隧道是甬广线最长的隧道,全长16公里。“不记得走了多久,就记得一直在走,一脚深一脚浅,黑暗中只能听到哗哗的水声。”羊群亮回忆说。

终于,羊群亮走出隧道与外界取得联系。30多个小时后,列车抵达广州。下车前,许多旅客流着眼泪拥抱列车员,几十个小时的担忧,化作互相理解的感动。

截至5月10日,K209/212次列车已安全行驶14492天。

组建“劳模智囊团”

说起组建“劳模智囊团”的初衷,陈美芳首先提到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遗憾。

2016年底一次值乘时,一位旅客突发心脏病,当时的列车上没有医务人员旅客,陈美芳与副车长轮流做心肺复苏,按压了近1个小时,旅客慢慢恢复了微弱心跳和呼吸,到站后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当天下午传来不幸消息:那位旅客终究没能抢救过来。

“我当时非常难过,我们的心肺复苏再专业一点儿结果会不会不一样?”一个念头涌上陈美芳的心头——在劳模圈里寻找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入旅客服务团队,共同守护旅客生命健康。

2017年1月16日,“劳模智囊团”启动仪式在K209/K212次列车上举办,最初的7位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系统的全国劳模。目前,劳模智囊团已有70多名成员。

随着“劳模智囊团”不断壮大,陈美芳带领团队“上新”了更多服务。

陈美芳发现,很多年轻旅客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多次乘坐列车往返奔波,于是,她借助劳模力量,把企业招聘会搬到列车上,让旅客“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4年来,“陈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共举办列车招聘会12场,企业现场提供1000余个招聘岗位,接待咨询人数达3000余人,意向签约者500余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