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工匠学院强化职工思政教育的路径浅析
●观点
工匠学院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工匠学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工匠学院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大国工匠。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强化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引领,对于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大国工匠之所以为人敬佩,不仅在于他们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本领,更在于他们过硬的政治素质、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匠学院要深刻理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职工,坚持立德为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思政教育是承担着政治引导、价值引领、理论教育和知识传授等功能的基础教育。工匠学院的职工思政教育,一方面,要聚合资源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深入挖掘技能提升、技术创新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价值导向,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建立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通过思政必修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其教育激励作用,将思政教育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引导职工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另一方面,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视野上要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场域上要包含校园课堂、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拓展校企、校校、校地合作的空间;形式上要在课堂讲授、报告宣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案例式、互动式、沉浸式、专题式的课堂和现场教学;模式上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育模式,破解职工工学矛盾难题,以场景化、形象化的技术手段将思政课程转化为可互动、可体验的浸润式学习。
此外,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工匠学院的思政教育要有新发展,必须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建设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性是思政教育的首要属性,教师要站稳政治立场,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第二,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理论素养。要在理论提升上下功夫,系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理论阐释,回答好职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讲好工人阶级故事的能力。我国工人阶级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也涌现出许多以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为代表的优秀楷模,这些典型人物的故事都是优质的素材和资源。思政课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职工实际,把单向的说教转化为双向的互动、生动的故事、接地气的道理。第四,要重视劳模工匠师资的培养,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在广泛开展的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和劳动课堂中,涌现出一批能讲会讲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的宣讲员。要扩大思政课教师来源,积极挖掘劳模工匠教师资源,鼓励他们讲出劳动者自己的故事,让更多职工见贤思齐,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