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一

江苏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智改数转”打造两化融合发展高地

本报记者 黄洪涛 陈曦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3日 03版)

智能生产车间里,产品自动生产,可实时监控生产状态;“无人机”化身外卖小哥,精准投掷物资;“元宇宙”让虚拟照进现实……这是连日来《工人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江苏看到的景象。

近年来,江苏以奋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

“数智”赋能传统产业

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智能纺纱车间,一排排机器高速运转,偌大的车间里只能看到零星几名工人。

“全球制造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大踏步迈进,无锡一棉早已布局谋篇,探索推进智能制造,提升市场竞争力。”无锡一棉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介绍,在智能纺纱车间,几十万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一般企业万锭用工需70人,我们厂平均需30人,这条最先进的生产线只需10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蔡赟说。

在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起重机转台智能生产车间,一条“智能生产线”高速运转,能够兼容多道工序、生产26种产品。

“这是全球起重机行业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生产线。”徐工重型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吕金波介绍,该生产线包含智能化焊接、检测校型、机加工等,其中,焊缝质量一次合格率达100%,只需1人进行监控和运维,即可完成原来36名焊工的工作量。

“通过覆盖全工厂的5G网络,我们可直接从核心设备获取数据,进而实时了解设备状态。”徐工重型信息化总监李忠福介绍,5G平台还在服务用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用户反馈设备出现故障时,总部技术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分析具体参数,快速排除故障。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的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2022年,江苏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为12个行业编制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线图。截至2023年底,江苏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

全力发展新兴产业

无人机化身“外卖小哥”,将生活用品和货物,精准投掷给江面上的船舶……这是记者在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看到的生动场景。

在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智慧管理平台的大屏幕上,全市航线、禁飞区、飞行架次清晰可见,工作人员随机点击一架正在执飞的无人机,系统便会弹出详细信息。后台数据显示,今年5月共有90974架无人机在南京上空穿梭,总时长8204小时,总距离78317米。

南京市发改委统筹处处长朱伟介绍,南京已有一批中小微企业从事测绘、导航、空中观光等飞行应用服务,开发了海事巡检、水文监测、森林防火、桥梁检测、应急救援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南京提出,打造“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地”,目标到2026年产业规模超500亿元。

南京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是江苏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缩影。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高清介绍,江苏正有序推进苏州市先进材料产业融合集群等5个首批省级试点示范集群建设,省财政专项资金对集群发展予以支持。

为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江苏深入实施《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数字化转型、卫星互联网等重点产业方向,分集群、按梯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产业体系。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走进昆山元宇宙产业园,一种“科幻感”扑面而来。

只需戴上一副AR(增强现实)眼镜,便可以沉浸式观看电影大片,仿佛置身虚拟现实,还可以根据工单提示按序完成生产任务。

亮风台(昆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通过元宇宙技术远程邀请专家帮助解决设备故障。工作人员佩戴上AR眼镜后,设备画面同步传给远程专家,专家仿佛置身现场,在线指导、协助操作,轻松解决设备故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个人提升职业技能、改善生活品质,是我们的目标。”公司总经理石富义说。

来到徐州卧牛山,从山脚下往上走约100米,一个望不到尽头的洞穴豁然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的所在地。

在这里,深地开发、深地装备、深地环生、数字深地等领域的实验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介绍,实验室将持续攻关“深地资源与空间开发”研究方向,向城市地下空间、深部地下空间、超深部地下空间不断探索研发。

立足产业基础,江苏各地纷纷选择投身新赛道。无锡市积极抢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前沿领域。常州市率先出台推进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前瞻布局合成生物、细胞和基因等领域。苏州布局建设前沿新材料、氢能、量子技术、空天开发等八大领域,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据介绍,江苏正着眼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趋势,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方向,强化政策引导,抢先布局前沿领域。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