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曾以重工业闻名的沈阳正在经历着由“重”向“轻”的转型

【闪亮的城市名片③】擦亮“机器人”新名片

本报记者 刘旭 本报通讯员 徐思凡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5日 03版)

阅读提示

坚实的工业基础为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厚植了沃土,这几年随着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沈阳正奋力将机器人打造成城市新名片。

 

无人驾驶导引车搭载了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能避让动态和静态障碍物,在复杂路况下稳定运行;车间里,工业清洁机器人驶入工作区域,完美实现共线运行;红色的机械臂上下挥舞,正在为汽车车身上数千个焊点进行焊接作业……近日,《工人日报》记者深入采访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

沈阳,这座曾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如今正经历着由“重”向“轻”的转型。这一转型的背后,是沈阳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坚实的工业基础为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厚植了沃土,这几年随着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沈阳正奋力将机器人打造成城市新名片。

从两颗“明珠”开始

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的形成及发展,离不开两颗“明珠”。一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已有近50年机器人技术研究历史;二是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30多名科研人员创建,是我国第一家机器人上市企业,名字来源于“中国机器人之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蒋新松。

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得益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从2000年新松公司成立开始,沈阳机器人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并成为优势产业,带动全市从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沈阳具备独特优势。”2023年7月,在第八届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宋晓刚说。他认为沈阳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可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沈阳自动化所是机器人科研领域的“国家队”,新松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量大面广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优势在沈阳完美结合,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产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沈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阳以新松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超500家,能够提供工业、协作、移动、特种、服务五大类近百种机器人产品。

截至目前,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集聚了662家规上工业企业,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线。

带动产业梯度发展

如何将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沈阳给出的回答是“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2017年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建设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沈阳。中心由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单位投资建设,旨在解决产业基础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申报了重点知识产权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项。

据介绍,为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沈阳出台土地、投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35条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制定了沈阳市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在现有6支院士团队的基础上,沈阳每年培养机器人领域研究生以上人才500余人,积极推动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等院校机构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丰富人才供给;围绕头部企业布局规划机器人产业园区。

2023年9月,由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新松机器人投资共建,成立了沈阳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市国资委主任兼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邵文龙表示,沈阳机器人集团成立的初衷,不光是为龙头企业分忧,更要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新松机器人公司研发优势,以及产研院创新发展的协同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攻坚及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沈阳机器人产业梯度发展。

向新求变竞逐未来

如何找到好项目?机器人集团也有创新探索。从“找项目的人”发力,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了120名项目经理,全部都是科研人员出身。山天涯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先进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为机器人方向的科研人员。2022年,他加盟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

“因为是做技术出身,对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都很熟悉,哪里有好项目,哪里有好的技术突破,我们都非常清楚。”山天涯说,过去做科研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突破,如今身份转变,他的主要使命是寻找技术的市场价值。以超薄智能搬运机器人项目为例,技术来源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成立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就是由他发掘并实现落地的。

从市场看,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2023年,全球超过一半的工业机器人被销售到中国市场。然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资金问题。

对此,邵文龙表示,沈阳机器人集团正在打造三大业务平台:高端创新平台、集群促进平台、产业投资平台。打通创新链,整合行业龙头企业、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离岸创新中心等多方主体,推动研发成果快速在本地代表性企业验证和落地;打通产业链,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打通资金链,引入更多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技术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为产业提供资金和金融服务;打通人才链,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三大平台希望能够打通‘四链’,通过孵化更多项目公司,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邵文龙说。

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用机器人技术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东北的未来之路,沈阳只有向新求变,竞逐未来,才能重回中国工业的制高点。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