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一

数智引领向复兴 两岸携手创未来

——2024’海峡职工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李润钊 郝赫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16日 02版)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

从福建厦门隔海眺望,仅70海里处便是宝岛台湾。作为海峡两岸职工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职工论坛“跨海而立”十五载,年年传续、风雨不改。

今年,两岸220余名劳模代表、传统技艺大师和数字科技匠人齐聚杏林湾畔的全总厦门劳模疗休养中心,碰撞思想、互诉桑麻、共话深情,讲述数智时代下的劳动故事,展望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

共同的机遇:数智为媒,深化交流交往

以无线通信为纽带的智能驾驶车辆如何实现编组式无人驾驶?血糖管理系统如何为住院患者智能推荐注射部位、计算胰岛素注射量?“芯”光闪耀的显示驱动芯片、CIS图像传感器芯片要如何赋能移动通信……年年盛会、岁岁更新,借助职工传统技艺展示和职工发明成果展示平台,铜凿剪纸、剔墨纱灯、皮雕、竹编、春仔花等两岸传统技艺与“数字摩登科技”同场互鉴,生动演绎着本届论坛“百工百业齐发展 数智赋能创未来”的主题。

“如果要描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百工图’,会是怎样的图景?”这是台湾中华两岸劳动关系发展协会荣誉理事长姚江临在论坛现场,留给两岸职工共同思考的命题。在他看来,“数智赋能”是驱动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两岸同胞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深化合作交流,将为全球数字经济贡献独树一格的“中华方案”,描绘出一幅数字时代下两岸携手、笃志向新的“新百工图”。

“交流分享两岸百工百业创新成果”“以数智化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经验,赋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互学互鉴、共同提高中共享发展机遇”……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的海峡两岸百工百业交流活动中,姚江临憧憬的“新百工图”有了“新”的色彩。

“守望未来也是守护根脉。”科大讯飞福建高等教育行业总监余裕武语气坚定,“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数智时代为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充满机遇的和平之海、希望之海。”

共同的担当:数智为帆,汇聚向“新”力量

“平潭的海滩太美了,我还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福建省劳动模范、宗仁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的陈孟邦祖籍晋江,是2001年“登陆”的台胞创客,也是福建集成电路产业的“先行者”。108项授权集成电路版图著作权、25项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是他23年来向“新”而行的证明。

近年来,在他的推动下,宗仁科技开展芯片测试及切割挑粒业务,延长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入驻台创园、逐梦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共同拓展两岸数字产业合作的新蓝海。

在论坛现场,陈孟邦动情地说:“用脚步和行动驱动两岸融合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是两岸职工创客共同的责任。希望能够与更多台湾产业人才携手奋斗,共同推动扩大两岸新兴产业交流合作,为促进两岸关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同样从“深耕”到“生根”的还有深圳丰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林金村。专注于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丰宾电子起步于台湾,崛起于大陆,被称作是“电容界的宁德时代”。

“研发与人工智能、AI 技术、最新GPU芯片相匹配的小型化、轻薄化、高比容的新型电容器,攻克技术、材料和工艺瓶颈,打造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电容器。”林金村的一席话引来了全场掌声,他表示,“将以高端电解电容器国产化为使命,实现产业报国的初心”。

“两岸工匠怀揣共同的匠心,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公示的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首批拟入选培育对象名单上“榜上有名”的陈照春向海峡对岸的数字工匠发出了“匠心的邀约”。“我们拥有东南沿海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培训基地,期待与台湾智能制造的专家们共同携手,打造两岸数字工匠联合培养、联合攻关、联合创新的联动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作为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期待着,两岸匠人一起守匠心铸匠魂,弘扬数字时代的工匠精神。

共同的愿景:数智为歌,共谱融合篇章

摆手、点头、转身、挥手……在海峡职工论坛两岸职工技能展示活动现场,台湾彰化布袋戏剧团的第三代传人陈羿锡带着手作木偶走上舞台。当古老非遗遇上现代演绎,当匠人的技艺融入木偶之奇,就能体会到“传承与创新”背后的意义。

在厦门居住了38年的陈羿锡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布袋戏掌中木偶技艺。他感叹:“无论是古老的传统技艺,还是高精尖的数智科技,都离不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期待着,两岸传统文化将在两岸匠人一次又一次的融合创新之中绽放新的生命力。

专注挖掘中国宫廷插花技艺的大工匠、精于果蔬雕刻和果酱画板技艺的技能大师、国家级非遗“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人、开发智能机器人的电力工匠……在陈羿锡的身旁,来自海峡两岸的新、老匠人们携手登上舞台。匠人们用一件件作品和发明成果,呈现传承之美、创新之美、融合之美。

“有海峡相连,有数智相依,一起努力,同心前行……”会场内外,两岸职工的“数字创想”交流激荡,蓄力向“新”的“数字匠心”相互交融。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百工百业”的连心桥已悄然架起,这场两岸职工的“双向奔赴”还在延续,还将延续……

(本报厦门6月15日电)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