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爱折腾的“叉车大王”

杨明清 本报记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夏丽萍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24日 05版)

拉操作杆,打方向;前进,倒退;叉起,放下……55岁的王永丰,只要一坐上叉车,就充满干劲。只见他左手紧握方向盘,右手放在变速箱操纵杆或多路控制阀手柄上,熟练地控制叉车,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王永丰是山东上善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部的叉车班组长。凭借娴熟的技艺,他成为整个叉车组的榜样标杆,来往的工友碰到他都会尊敬地喊一声“师傅”。每当有新人问起他操纵叉车的秘诀时,他总是笑着说:“并没有什么捷径,只能靠多练习多琢磨。”

王永丰告诉记者,叉车是他最好的“伙计”,闲暇时,他就爱钻研驾驶技术,一招一式反复演练,揣摩叉车每个运行环节的操作步骤,仔细琢磨驾驶、维修叉车的要领。

就这样,从机械原理到操作规程,从叉车保养到操作技能,从单一驾驶到驾修两通,一样样学、一样样会、一样样精,“叉车大王”的名号也随之而来。

“我是个爱折腾的人。”这句话,王永丰不是说说而已。

为了解决货物搬运易倒塌的问题,他开着叉车,叉着货物在上坡、下坡、急拐弯等复杂危险的环境下反复试验,成功探索出花式绑带捆绑最上层货物的方法,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130余万元。

看见仓库门口因为叉车出入,带进了很多尘土和落叶,王永丰便测量轮胎尺寸,计算叉车行进距离,在仓库门口设计了铁网交叉铺设,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清除轮胎尘土方法,避免了因为叉车出入仓库,污染产品存放环境。

王永丰还将目光瞄准技术改造与革新。看着企业自有农业基地内的几十万颗小苗,王永丰琢磨,如何在几小时内完成入土浇灌?他以蜂窝煤铲为灵感,发明了多种便携式挖掘小农具,使人工挖土种植和农苗覆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10倍,节约人力成本近200万元。今年,王永丰被授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