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工会作为】以工会新作为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高丽光
《工人日报》(2024年06月24日 07版)

●观点

新时代新征程,工会组织要找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热情拥抱、主动适应、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阐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工会组织要找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热情拥抱、主动适应、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扛起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治责任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工人阶级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工会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牢记嘱托,担当作为。

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全总的部署要求。全国总工会组织召开工会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阶段性总结汇报会,对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探索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二要深化“产改”,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各级工会要进一步深化“产改”,强化协同推进,发挥集成效应,不断推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三要发挥企业班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基础性作用。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各级工会要大力弘扬“马恒昌小组”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企业班组建设,打造学习型、技能型、管理型、创新型、安全型班组,推动班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档升级,以班组建设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彰显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工会作为

工会具有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要紧密结合本区域内的科教资源、产业资源等优势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一要增强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供给。加大职工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推动工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更加完备,打造职工全员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创新体系,命名一批新质生产力产业链省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联盟,扶持新质生产力职工创新项目,更好发挥工匠人才创新引领作用。二要助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进程。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等,深入开展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推动竞赛活动向未来产业延伸拓展,助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开展各级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东北三省一区”联合举办新质生产力产业链职工技能竞赛。三要助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实力。聚焦通用技术、专业技术及其融合,开放共享劳模工匠人才资源,广泛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等专项行动,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需求。聚焦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等,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广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团结引导职工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

广大职工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对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要把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作为主攻方向,充分激发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切实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凝聚广大职工群众思想共识。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创新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大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线上推广和线下示范活动,宣传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成就、政策利好等。黑龙江省总工会将做优“职工思想政治引领骨干培训”品牌,开展职工岗位“云讲述”等宣传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踊跃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火热实践。二要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加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和推广,帮助职工申请“五小”创新成果“草根”专利,提供申请知识产权配套服务,鼓励职工发明创造,促进创新成果应用,加快推进职工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加大职工创新项目补助、“五小”创新成果奖励、职工专利专项补贴等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三要培育适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工人大军。加强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加大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培训作为重点,引导职工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熟练掌握运用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面向新质生产力各领域、各行业,加强劳模和工匠选树宣传,引导更多职工群众崇尚劳模、学赶先进、争创一流,充分焕发工人阶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为黑龙江省总工会一级巡视员)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