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一些地方实施的夜班津贴标准是十多年前制定的,有关人士建议——

动态调整夜班津贴标准 呵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本报记者 甘皙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01日 06版)

阅读提示

河北现行的夜班津贴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津贴标准是10元和20元每夜;陕西现行夜班津贴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津贴标准在8元至16元不等……一些地方实施的夜班津贴标准是十多年前制定的,长期没有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专业人士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从补偿劳动者、关爱劳动者健康的角度合理确定夜班津贴。

 

“我们上夜班,没有夜班津贴。”在广东省广州市一家省属三甲医院肿瘤科工作的医生小郭经常上夜班,面对记者询问夜班津贴的问题,工作五六年的他表示,“从来没有拿到过”。

夜班津贴是为了保障夜间从事生产工作职工的身体健康、为保证晚上上班的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能够享受的工作津贴。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小郭这样从没有过夜班津贴的职工不在少数。夜班津贴为何“存在感”这么低?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没听说过夜班津贴”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上夜班在所难免。博士毕业后,小郭留在实习的医院工作。白班从8点到19点的工作时间,对于年轻的小郭来说还算吃得消,但夜班从22点上到第二天早上7点30分,加上交班,最快得9点下班,下班回家后,小郭经常到下午才能睡着觉。上了几年夜班后,小郭明显觉得“身体有些亏空”,经常冒虚汗。

没拿过夜班津贴的不止小郭。“夜班要上整个通宵,没听说过夜班津贴。”陕西西安莲湖区夜班门岗保安小刘告诉记者,他经常要上夜班,一个月工资3200元,没有夜班津贴。“整个夜班上下来很困很累,得睡一整个白天才能缓过来。”

从事夜班工作大多是一线职工,工作量大、体能消耗也大,且在夜间工作日夜颠倒,违背人体生物节律。一些职工对夜班津贴金额“不太满意”,直言“难以弥补夜班对身体的影响”。在天津东丽区某电子厂打工的小梦告诉记者,今年36岁的她从事夜班已经四五年了,三班倒的工作之前每天夜班补助60元,去年底涨了2元,一个月能多挣20元。每次夜班得上满8小时,上完后都得倒两天时差,因为熬夜,身体免疫力下降,她经常感冒。

在某直辖市从事地铁信号检修工作的李先生同样需要上夜班。他告诉记者,工作12年来,夜班津贴每天不到50元,单位没有班车,夜班津贴“还不够回家的打车钱”。

夜班津贴标准多年未调整

“夜班津贴属于特殊劳动情形下的津补贴,是对职工夜晚工作这种特殊的劳动环境下劳动消耗的一种补偿方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杏果说。

李杏果表示,职工付出的成本不仅包括体力、脑力,还包括健康成本。夜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职工生物钟紊乱,对身体健康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这些健康成本具有延续性、滞后性、长期性,夜班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

这种补偿目前是何标准?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夜班津贴的发放标准并不统一。河北现行的夜班津贴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津贴标准是10元和20元每夜;陕西现行夜班津贴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津贴标准在8元至16元不等;湖南现行夜班津贴标准更是早在2006年,津贴标准在4元至12元……

夜班津贴标准为何不高,且多年未变?

李杏果表示,目前,不少地方实施的夜班津贴标准是十多年前制定的,长期没有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当时出台的夜班津贴政策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不利于夜班津贴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提升进行动态调整,不能较好地补偿职工夜班工作的付出。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廖怀学也认为,我国没有关于企业必须支付夜班津贴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倾向认为夜班津贴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范畴,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发放以及发放的形式和标准。因此,对于夜班津贴并非必须发放,也没有统一划分标准。

应建立津贴动态调整机制

是否应该提高夜班津贴标准?标准如何确定?

“国家要重视夜班职工的权益保障,在制定政策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李杏果认为,应该提高夜班津贴标准:有必要在法律中对夜班津贴予以规定,并出台全国性的专门政策,从补偿劳动者、关爱劳动者健康的角度合理确定夜班津贴调整幅度。

2023年10月中国工会十八大召开期间,参加大会的部分上海代表提出,上海市中、夜班津贴自1995年实施至今,并未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物价水平不断上涨而予以同步调整。代表们建议,建立健全法定津贴、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物价水平、企业财力状况、地区之间差异等各方面予以统筹考量,适时动态调整发放标准,并不断完善监督与管理。

李杏果还建议,完善用人单位与职工间的集体协商机制,将夜班津贴纳入单位层面集体协商的范围,在用人单位中建立起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方就夜班津贴水平进行集体协商的机制,使夜班职工的津贴水平可以与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挂钩,使职工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水平之外,有机会获得额外的补贴,以最大限度保障夜班职工的权益。用人单位层面,可以根据岗位类别发放不同水平的津贴。夜班津贴的水平应写入用人单位的集体合同。

此外,对于如何保障夜班职工权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范围表示,还应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一方面,工会应该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在劳动定额、工时安排等涉及劳动者切实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中,积极与用人单位开展协商,督促和帮助用人单位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时间制度;另一方面,工会应该发挥监督作用,对实践中出现在夜班中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应该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督促用人单位改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