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个精神” 培育劳模工匠】劳模故事“荡漾”在榆溪河畔
“刘玉厚爷爷可是响当当的边区劳动英雄,他带领村民精耕细作,让当地粮食产量和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路生梅奶奶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医生’,50年如一日奔波在治病救人一线”……近日,69岁的全国劳模张雷威带着两个孙子到陕西省榆林市河滨公园散步,走到河滨公园劳模工匠文化长廊,张雷威向孙子和围上来的孩子们讲起长廊里劳模工匠的故事。
夏日的傍晚,位于榆溪河畔的河滨公园凉风阵阵。当天,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张雷威刚从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回到榆林市区的家中。虽已退休多年,但他仍长期驻守在村里,带领村民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和养牛专业合作社。
“快看,爷爷,这是不是你的照片?你那会儿在干什么?”孩子们问道。
“那时我还在榆林吴堡县工作,带领乡亲们做出了蚕茧烤炉,烤出的茧又白又亮,不仅提高效率,还促进农民增收,之后蚕茧加工产业一直是这个县的支柱产业。”孩子们的提问把张雷威的回忆拉回了和村民一起奋斗的岁月。
“劳模工匠文化长廊鞭策和激励我们每一名劳模工匠不断发光发热,每次路过我都会给大家讲一讲,让劳模故事‘荡漾’在榆溪河畔。”张雷威说。
“榆林市曾有400多个村庄被流沙压埋,经过无数一线劳动者不懈努力,才将这片土地打造成国家九大煤电基地、西气东输的源头和21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挖掘劳模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我们建设劳模工匠文化长廊的初衷。”榆林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建林说。
榆林市劳模工匠文化长廊于今年4月18日开园。长廊以“两廊三节点”为中心,两廊是“劳模文化廊”和“驼城工匠廊”,三节点分别是一个劳模工匠精神堡垒、一座劳模林和一个匠心亭。长廊分为劳模区和工匠区两部分,劳模区内设置了精神堡垒、时代劳模记忆墙、中国劳模制度表彰简史等,工匠区则放置了代表工匠最高技艺的“鲁班锁”,打造了工匠精神表述墙等。
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冯光宏表示,建设劳模工匠文化长廊是榆林市总打造“工”字号宣传教育阵地的生动实践,有利于带动更多职工投身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