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铁路线上的“清道夫”
本报记者 刘旭 本报通讯员 孙晓晨
《工人日报》(2024年07月29日 05版)
入伏后的辽东地区,降雨和高温天气轮番登场,烈日下的大地异常闷热,如同“蒸笼”。
在穿越辽东山区的沈丹铁路线上,有着这样一群铁路人,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守护着汛期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7月20日上午,经过一场强降雨后的沈丹铁路旁,丹东工务段桥隧班组工长罗军带着一队铁路维修人员,前往铁路下穿桥洞的泵井房,进行一场特殊的“清污”工作。
泵井内清污是每年汛期到来时的一项重要工作。降雨后,铁路下穿桥洞处的积水需要用专用的泵井抽取。因为如果淤泥和杂物过多,泵井便不能在降雨后正常作业,影响汛期行车安全。
今年辽东地区降雨较多,泵井的地下水比较丰富。抽完水切断泵房电源后,罗军便组织人员穿好专用连体皮衣深入泵井中。常年无光的泵井里闷热、潮湿,脚下是没过小腿的淤泥和积水,9平方米左右的狭小空间内,作业人员每移动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在罗军的带领下,“清污”小组一锹接一锹地往桶里装着淤泥和杂物。井中闷热,不多时大家就满头大汗。经过5个小时的作业,大家清理了近百桶淤泥和杂物,完成了当天的清淤工作。
像这样的泵井,罗军所在的班组每年要赶在汛期前清理9个。仅一个工区,就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理近10立方米的淤泥和杂物,而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没休息一会儿,罗军就和同事们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作业地点。刚下过雨,铁路线路下的涵洞容易被杂物堵上。从地下转到地上,从潮湿的深井转到烈日下的轨道旁,罗军和同事们的工作环境从“汗蒸”切换成“炙烤”,始终不变的是大家全力以赴的工作姿态。
“看到每一趟列车安全通过,我觉得我们出的每一滴汗都是值得的。”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