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一

入汛以来我国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253起

“人防+技防”助力下好防灾“先手棋”

本报记者 杨召奎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09日 04版)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地区遭受了多轮次强降雨,多地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袭击,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强降雨在多地形成严重洪涝灾害,也引发了点多面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始终紧绷防灾减灾救灾这根弦,不断织密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范的“安全网”。

据初步统计,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共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253起,有效避免2443人可能因灾伤亡,其中“人防+技防”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防+技防”有效防御地质灾害

7月9日晚,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沙镇溪镇遭遇特大暴雨,3小时短时降雨量达163毫米。黑暗中,该镇三星店村地灾监测员张家红冒雨蹚水巡查,就着手电的光,他发现公路出现裂缝且越来越严重,并伴有异常响动。凭借多年防灾知识培训和工作积累的经验,张家红预判可能出现滑坡险情,便火速上报。

“都迅速从屋里出来!要挪到别处去!”镇村干部们沿着公路一路敲锣呼喊,连夜对险区内受影响的74户206人进行紧急转移。23时左右,滑坡体发生剧烈变形下滑。由于提前2个多小时发现险情并第一时间上报,及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自然资源部8月5日发布的6月以来19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之一。

“人防+技防”是我国常年构建形成的防御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实践,自然资源部已与各地各级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人防+技防”的基础上,形成了“汛期三查”“三个紧急撤离”“叫应叫醒”“隐患点+风险区”点面双控等机制和经验,出现了许多成功避险实例。

今年,自然资源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组织基层相关责任人、26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专业队伍对隐患点和风险区动态巡查排查的指导,特别是加强了对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要求及时预警、快速处置,并提醒指导当地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工作“闭环”。

5万余处“千里眼”不间断监测

地质和海洋灾害重在防范,预报预警至关重要。

随着主汛期到来,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滚动会商,深入研判灾情险情发展形势,在及时发布72小时、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基础上,滚动发布短临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重在研判,安装在隐患点的监测预警设备则是实实在在紧盯地质灾害风险的“千里眼”。

目前,全国已有5万多处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并自动接入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感知、综合分析、预警预报、在线会商等功能,实现全国范围数据快速汇聚、重大灾情研判、快速响应,为国家的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为了进一步发挥监测预警台站在降低因灾人员伤亡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全国有27个省份依托增发国债安排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台站建设,计划新建台站约1万处、改建台站约2万处。截至7月底,各地已累计完成约90%的新建台站和70%的改建台站建设。

专家驻守一线指导灾情险情处置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发生重大山洪灾害,造成30余人失联!”7月20日,一个看似平静的星期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接到通知。

灾情就是命令!8名专家1小时内从各个方向紧急赶回单位,组成应急专家工作组,带上无人机等应急装备,赶赴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山洪灾害现场。

专家组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依据已经掌握的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实景三维测绘、地质调查、现场访问和实测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受灾区域的地质、气象、水文条件,研判潜在风险,协助指导抢险救援和安全防范,防止发生次生地质灾害。

根据汛期暴雨灾害情况及地质灾害风险趋势,自然资源部今年共派出15个工作组赴30个省(区、市)督导防灾工作,派出271名部级专家驻守防灾一线、指导开展风险防御指导、灾情险情处置等工作。

驻守专家长期蹲点、机动专家闻讯而动,下乡进村、入户到点,为基层防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仍有140余名专家在全国相关省份,平战结合开展地质灾害防御支撑工作。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