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健全产业工人培训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优化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完善产教融合培育体系。一是建设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网络。以政府统筹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市场自主调整为原则,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行的区域性技能服务站。大力开展适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需求的产业工人技能实训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院校适应性,加强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优质技工院校、专业建设,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深化“工匠师资”培育选用。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推进政府、高校、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多元协同育人,依托师范院校、培训机构、行业组织、公共实训基地等开展职业培训师培养。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高技能人才参加师资培训,建立职业培训师人才共享库。三是丰富产业工人多元培育模式。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数智工匠”专项培训,锚定国家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对从业者进行数字化适应性技能培训。扩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加强对零就业家庭成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培训。
其二,优化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认证体系。一是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开发。推进职业标准体系更新,加快构建以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工种岗位要求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为主体的多层次职业标准体系,加快开发新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发展社会培训机构,加强社会培训机构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主体作用,优化职业鉴定标准。二是优化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落实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加快打通学历和技能认定体系,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力度。三是打通产业工人成长路径。完善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制度,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应突出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做好学习成果积累转换,推动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比照认定制度。
其三,加强产业工人激励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切实提升产业工人待遇水平。进一步扩大产业工人在党代表、人民代表中的比例,将优秀技能人才培养为企业骨干力量。引导企业科学确定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并实现合理增长,建立健全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鼓励企业将待遇向高技能人才以及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岗位工人倾斜,推动建立技能薪酬体系。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分类目标。二是完善产业工人荣誉体系,制定各级资历框架,优化资历框架相关法规条例、管理监督、质量标准等顶层设计,形成层级清晰、进阶科学、激励有效的技能人才荣誉体系。提高优秀产业工人奖励力度,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研修。三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激励制度。打造以赛促学的职业技能竞赛氛围,制定职业技能竞赛贡献奖励办法,以及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员的人才认定、奖金等奖励细则。
其四,强化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保障体系。一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法规政策。把参与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明确校企双方培养技能人才的权利义务,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以清单方式列出校企合作中的行为规则。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监管。顺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动态调整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等专业和课程设置,及时增设相应专业方向。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管理机制,制定并动态调整技能补贴培训目录。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