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一

越来越多的文化馆正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加速转型升级

年轻人爱上了“泡”文化馆

本报记者 赵欢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21日 03版)

学习指法、区分音区、练习认谱,从一个零基础的古筝小白到对乐理知识略有了解的初学者,27岁的刘雪对自己的进步很开心,“多亏文化馆开了古筝课,以后连续3个月的周六下午都可以来学知识了。”

这是刘雪首次接触古筝,也是她第一次来到文化馆。此前,她在浏览社交平台时看到有博主分享了文化馆的公益培训课,便萌生了到这里学一门艺术的念头。刘雪注意到,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推出了2024年“艺+1”公益艺术培训,她幸运地抢到了古筝培训班的名额。

记者在文化馆里看到,像刘雪一样的年轻学员不在少数。

素描绘画、形象美学、即兴弹唱、中国舞基本功……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同时在平日培训的基础上特设延时开放服务,包括日间课堂、晚间课堂、周末课堂,充分满足不同时间段文艺爱好者的需求。

“新中式调饮茶,是一种结合了传统中国茶文化和现代饮品潮流的创新饮品。滋味浓的茶可以搭配香甜浓郁的水果,常见搭配有蜜桃乌龙、百香果红茶……”周日晚的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内,一堂《茶道与茶文化——新中式茶饮的萃取冲泡方式》课程热闹开讲,授课老师李佳音正为学员们讲解着新中式调饮茶的配伍原理。讲解完成后,学员们自选原材料,动手调配着心仪的茶饮。

“之前总看到专业人士调出好看又好喝的饮品,这次终于有机会尝试一下,感觉也不比商店里卖的差。”27岁的学员汤汤手捧自己亲手调制的新中式茶饮,颇有成就感地告诉记者。

今年4月起,汤汤开始到石景山区文化馆上课。“在这里不仅培养了兴趣爱好,还结交到了好朋友,大家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开心惬意。”

与汤汤一同上茶艺课的宋凡今年35岁,更是热衷“泡”在文化馆,“我基本是月月来,周周来,到现在应该有几十次了。”宋凡告诉记者。

从一名文化馆夜校的学员、馆内演出的观众,到成为文化馆合唱团的一员、场馆的志愿者,如今,宋凡已经深度参与到石景山区文化馆举办的各项活动中。

“在这里,我收获了一项技能、一份友谊、一种繁忙工作后的身心放松,以及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宋凡向记者诉说着他对文化馆深厚的感情。

年轻人好评如潮的背后,离不开文化馆精心、细心的安排,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以前大家印象中的文化馆,可能是主要服务老人、青少年等部分群体,组织的活动也多是唱歌、跳舞等传统项目,这与‘全民艺术普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石景山区文化馆全力打造‘全民美艺生活圈’,将文化服务向各年龄段人群拓展。”石景山区文化馆副馆长岳欣告诉记者。

“最近想学拉丁舞,能不能开一个教拉丁舞的课?”有市民在“石景山文艺”App上留言咨询。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有服务。”岳欣介绍,文化馆的网站及App上均设有留言功能,如果开设某门课的呼声较大,文化馆就会定向开课,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会随时开展调研,在文化馆覆盖的市民中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各类问卷,为的是让服务精准对接各年龄段人群的期待,不断丰富服务内容。”

“文化馆通常于周五晚8点在App上放票,大概到8点02分,我们发布的一周活动名额就全部被抢光了。”岳欣告诉记者,这足以反映如今文化馆的受欢迎程度。2023年以来,石景山文化馆推出线上活动140场次,惠及学员达92万人次,线下活动1043场次,惠及学员达2.8万余人次。

文化馆的火爆,不止在北京。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起,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馆积极在街头巷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微舞台“街头艺术站”,让学员不仅在培训中学到技艺,还能有机会登台展示;四川省成都市文化馆推出了沉浸式美术作品展、沉浸式戏剧游园会等50多场沉浸式文化活动,参加活动的既有孩子、老人,也有大学生、都市白领,覆盖线上线下逾200万人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馆正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加速转型升级,从主要服务“一老一小”到为全民提供美育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