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影视产业成石炭井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涅槃重生的“煤”

【文化中国行】废弃矿区变身影视“梦工厂”

本报记者 赵欢
《工人日报》(2024年08月25日 04版)

阅读提示

近年来,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整合盘活工业遗迹和影视拍摄资源,先后吸引了《万里归途》《山海情》《我的父亲焦裕禄》等40余部影视作品摄制组取景拍摄,平均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

 

“粮油供应站”“北方家电经营部”“红光百货市场”……走进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颇有年代感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小镇里,前来参观打卡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曾经拍摄电影《万里归途》的二层小楼前不断有市民合影留念。

“咦?不一样了,完全变了!以前这山里到处是煤矿,现在那些洗储煤场不见了,工矿区废弃了,没想到还火成了影视拍摄基地!”多年没回石炭井的市民刘玉霞在孩子的陪伴下故地重游,感慨颇多。

“百里矿区”退出历史舞台

石嘴山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的老工业基地,曾产生了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炉钢”“第一度电”。石炭井,“沟产烟煤,质坚有光,故名为石炭”,素有贺兰山“百里矿区”之称。1958年开始,四面八方的建设队伍在这里开矿采煤、建医院、办学校,石炭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矿行政区。

“我1962年出生在这里,年轻时在二矿上工作。”作为土生土长的石炭井人,街道居民葛义红见证了这里60年间的变迁。“最辉煌时,13万人在此居住生活,医院、商场、学校、餐馆、影院一应俱全。夏天的时候街道上都是人,大人都聚在一起拉家常、吃饭,小孩在一块躲猫猫、跳皮筋,可热闹了。”葛义红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往日的热闹情景历历在目,石炭井的命运却跌宕起伏。进入新世纪,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煤企关闭退出、人员大量流失。葛义红回忆说,煤矿关闭后,当地居民陆续搬离矿区,常住人口从十几万人减少到只剩200多人,小镇日渐沉寂,“街上几乎看不到人了”。

同一时期,宁夏打响了贺兰山生态整治修复保卫战,石炭井采煤沉陷区绿色转型全面展开。“前些年,我们每年都来给矿工做体检,用六七根棉签才能擦出肤色、找着血管,路上的煤灰能没过脚面。现在这里扒掉了那层煤黑皮,露出了绿水青山。”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姚刚曾是这山里的常客,如今故地重游,不免感慨。

随着煤炭等传统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洗煤厂、运煤铁路线、工矿区等大量工业遗存被保留下来。“这些工业遗产浓缩了石嘴山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马铁军认为,通过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保护、利用这笔财富,可以激励更多人投身工业现代化建设。

工业遗迹变身影视小镇

穿行贺兰山间,夕阳下的石炭井街区有一种复古的美,古朴的街道偶尔传来急促的自行车铃铛声,一部部年代剧选择在这里取景拍摄。

“这里保留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学校、医院、商店、火车站等,这些‘全国少有,宁夏唯一’的完整工矿行政区遗址,为影视拍摄提供了最具真实感的场景。”石炭井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翟磊告诉记者,活化的工业遗存成为再塑文旅的富矿,从“煤城”变“影城”,成为石炭井探索出的发展新路。

如今,葛义红也担当起了带领剧组勘景的重任。“我从小在石炭井长大,沟沟坎坎我都知道,只要剧组把他们意向的场景描述出来,我就知道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景,剧组都笑称我是他们的编外人员。”从2017年开始对接剧组,葛义红已经成了找景的“专家”。

几年前,《万里归途》剧组前去石炭井勘景,工作人员将场景需求告诉葛义红后,她便将剧组带到了石炭井的玻璃滩。“当时导演非常满意,他们告诉我,这个场景在全国各地找了3个月,最后终于在石炭井找到了,非常惊喜。”葛义红自豪地对记者说。

负责影视外联的90后小伙房全振更是对石炭井的影视场景资源赞赏不已,“一年四季过来拍剧的特别多,来过的导演纷纷表示,专门置景不仅成本高,效果还远不如在石炭井取景。最关键的是,一个半小时车程就能在石炭井找到沙漠、戈壁、湖泊、草原、城市等迥异的地貌和场景。”房全振告诉记者,石炭井有着保存完整的工业遗迹和通达便捷的区位优势,大大减少了影视剧组拍摄转场的时间和成本。

工业文化值得记录传承

除了“硬件”的强大磁吸力,独特的工业文化也是吸引各大剧组到石炭井取景的重要原因。某影视剧的编剧兼导演曾表示,之所以选择石炭井作为电影的主要拍摄地点之一,正因为石炭井具有鲜明的工业文化特色,“石炭井工业遗产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和电影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十分相像,特别是这里的矿山和老建筑,让如今的石炭井具备浓浓的故事性和时代感,这种工业文化值得记录与传承。”

依托于特色工业文化,近年来,石炭井充分挖掘积极盘活利用各类工业遗址资源,创新发展影视拍摄和文旅产业,以打造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基地为目标,全力推进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设,让废弃矿区变身影视“梦工厂”。通过不断探索,石炭井已成为现实主义、军旅、怀旧、科幻、生态等题材影视剧的绝佳取景地。

影视产业从无到有,曝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升,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的名气越发响亮。记者了解到,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以影视拍摄为重点,打造“演员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及时帮助前来拍摄的剧组解决困难,以优质服务吸引更多剧组前来石炭井取景拍摄。与此同时,石炭井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成立了影视创作实践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和拍摄合作。

“目前,石炭井还在建设影视体验馆,发展道具租赁,储备群众演员,为影视拍摄提供上下游配套服务。”翟磊说,如今,石嘴山市盘活利用焦煤公司闲置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建设演员公寓、中央厨房,打造道具库两处,累计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1.2万人次。葛义红告诉记者,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建起来后,镇上很多人有了新工作,有的做起了群演,有的开起了民宿,不少人享受到了影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当下,石炭井正持续吸引着各大剧组、游客前来体验,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宣传部部长谢宁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小镇也能拍大片,影视产业已经成为石炭井化腐朽为神奇的“笔”,成为新时代老矿区涅槃重生的“煤”。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