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会因地制宜推动135家工人文化宫服务量质齐升
品牌活动似“繁花” 职工群众喜“回家”
职工参与的吕剧票友大赛、主题晚会活动场场相连;700平方米的排练场地功能健全、设备完善;技能大赛与吕剧艺术相结合,让吕剧文化走进社区、校园……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发源地,山东省东营市工人文化宫紧紧围绕“吕剧文化之乡”这一特色,以公益性、群众性为方向,打造吕剧文化“传习所”品牌,深受职工群众欢迎。
近年来,山东省总工会在工人文化宫集中整治提升工作中建机制、投经费、严评价,全省目前共有工人文化宫135家。各级工会聚焦职工需求,强化政治引领,完善制度建设,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大批高品质、有特色的品牌化普惠公共文化服务。
向“特色”要吸引力
工人文化宫是许多城市的文化地标,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近年来,山东各地工人文化宫结合人员编制、会员数量、传统优势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寻符合发展“最优解”。
临沂市工人文化宫打造了集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平台,突出“沂蒙红”,以红色工运史展览馆、沂蒙民歌博物馆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牵头建立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工人文化宫交流合作工作机制,开展全国革命老区书画联展、职工文化交流展演等活动,走出了一条新时代革命老区工人文化宫振兴发展之路。
“多亏了工会的职工培训,现在,我不仅有体面的工作、满意的收入,还能有时间照看家人孩子,很开心、很满足!”参加济宁市汶上县工人文化宫人才培训的曹景云感叹道。
通过宫宫联合、宫校联合、宫企联合等形式,汶上县工人文化宫不断打造有工会特色、有吸引力的职工服务项目,推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大局。优选社会培训机构入驻,开设面点、茶艺、摄影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21个班次;在县职业技校等建立职工实训基地,有效助推职工素质和产业升级提升。筛选部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行宫企合作,2023年以来,开展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技能实训40余期,举办服装加工、电子商务等技能素质提升培训班12期,举办“工会培训帮就业”家政技能培训班8期,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
向“品牌”要持久力
随着服务质量、组织能力、市场思维等不断提升,山东各地工人文化宫越发重视培育品牌项目。2023年,山东省121家正常运行的工人文化宫,已有96家推出品牌服务。
在杭州亚运会“中国之家”场馆,提供茶艺展示的是滨州“百师志愿团”师资人才库中的“滨州工慧学院”教师刘瑞琪。
滨州市工人文化宫打造的“工慧学院”品牌,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组建“百师志愿团”师资人才库,打造乐动地带、茶语飘香、真情相约等8大功能板块,开设涵盖表演类、非遗传承类、职工亲子类等137个培训班,2023年,线上培训服务22万余人次,线下培训服务64万余人次。
“累是累点,但能为更多的一线职工群众送去欢声笑语,一切都是值得的。”菏泽市郓城县的张曙组建了一支礼仪文艺人才队伍,将公益表演送到乡村、广场、工地。
郓城县工人文化宫依托960余人的“三员”团队,全力做优“千年古县·文化兴郓”品牌。坚持开展“文化宫里过大年”等节庆活动,举办旗袍秀、广场舞大赛、书画展等系列文艺展演。持续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上万名职工免费观影。深入开展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挖掘山东梆子、柳子戏、北词两夹弦等非遗剧种人才,将120余场公益表演送到基层。
向“服务”要影响力
山东省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人文化宫要遵循职工生产生活规律,广泛提供工作日延时、公休日节假日错时服务,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普惠性活动。2023年,全省各级工人文化宫共组织服务活动7650场次,服务职工3085万人次。
烟台市牟平区工人文化宫采取“公益+市场”的思路,公开招引文化体育机构运营,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合作运营管理体系,事前注重系统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事中建立共商合作议事协商机制,共同研讨活动内容、策划方案等;事后成立全过程运营督导团队,建立14项服务绩效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今,牟平区工人文化宫逐步解决了运营发展难题。
聊城市阳谷县工人文化宫加强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形成“一宫多馆”的职工文体活动格局。今年,阳谷县首批5家“阳谷县工人文化宫文体共享共建基地”正式启动,职工可享受工会会员及劳模专享优惠政策。
“这一做法不仅突破了文化宫的场所限制,更从多个领域补齐人才短板,加强服务能力供给,盘活了县内优质文体培训资源。”阳谷县总工会负责人说。
“我们将继续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着力打造工人文化宫的‘齐鲁样板’。”山东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唐艳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