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未来的 “大先生”从这里扬帆起航

——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侧记

本报记者 裴龙翔
《工人日报》(2024年09月02日 02版)

“这次比赛备受关注,有超过千万人在线观看比赛。”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收官之际,竞赛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坦言,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比赛,受到如此关注,让他和同事既感到鼓舞也感到压力,愈发要将工作做好。“希望老师们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幸福感,成为学生们的‘大先生’。”

8月26日至30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0所学校的159名选手,在此分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专项五个组别进行专业比拼。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经过10余年的发展,青教赛已成为参与面最广、学科门类最全、组织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高水平教学类竞赛。该项赛事旨在打造一个服务教育改革、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建功立业品牌,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科研之外给倾心教学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现、成长的平台。

百余名参赛的选手正如比赛的名称所指,均为近3学年持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高校青年教师,最小27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6.1岁。而在此之前,他们已在省内选拔赛中过关斩将,崭露头角。据统计,全国2028所高校的30余万名青年教师参与了各层级的竞赛,高校参赛率达65%。

一场全国青教赛,既是广大教师以 “上好一门课,上好一堂课”为荣,不浪费学生的每一分钟,确保每一堂课都能高效、扎实地传授知识的鲜活缩影,也是学校不忽视每位老师的发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展示。清华大学的教师郭璐荣获本届文科组第一名,她这样回忆自己的备赛历程:“我不是经历了一个教学过程,而是经历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整整一学期的时间里,学校在每周四下午都会给她和备赛的老师进行培训,进入了市赛和国赛之后就变成了小班课程,有多个学科的老师针对她的课程每周进行辅导,“所以我感觉我既是来讲课,更是来学习。同时,作为老师我觉得是特别幸运的,因为不断有新的同学、新的知识、新的挑战督促你学习。”

讲台上汇聚的全国精品课程,同样折射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的巨大跨越。“我站在讲台上上课,我的背后是万米的载人深潜器、“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我们的航天等这些大国重器,所以大家不仅是对我的认可,更是对我研究方向的认可。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是领先世界的。” 本届青教赛理科组第一名、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赵维殳在交流时激动地表示,“极端生物学这门课程在国内外是前无古人的,但一定后有来者。”之所以这么有信心,因为她通过这次青教赛收获了更多,“我在一轮轮的磨课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极其好的教育方向专家,我在整个过程中建立了这个领域的叙事框架和核心理论体系,我相信这些将是为国家在这个领域培养人才最基础的内容。”

“在整个竞赛过程中见到了多学科具有不同特质老师们的风采,这让我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是立德树人的多种路径的创新性和可能性,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将带着这份珍贵的收获继续前行。” 本届青教赛思想政治专项组第一名、武汉大学教师徐嘉鸿这样说道。

“1985年,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距现在已经39年了。”在总结大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丁文江院士回忆起了自己与青教赛的渊源,并与复旦大学闻玉梅院士一道讲述了自己所理解的教育家精神,“我祝贺所有参赛的青年老师,在最好的时代下,大家一定能够成长得越来越好。”回应他们的,是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一张张热切又年轻的脸庞。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