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建好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 培育新时代产业工人
现代产业学院是现代产业与现代教育的创新性结合,致力于通过产教融合建立新型育人体系,对我国培养社会适应性更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意义重大。实践基地作为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的重要平台,发挥着连接学生需求和企业需求的纽带作用,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培养和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的多方配合下,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实践基地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兼具教育培训与技能培训双重属性,对于现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的要求是适应,特点是融合。适应学生的求职需求、企业的发展需求。现代产业学院要对学生的求职需求进行摸底,用好资源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需技术,为学生寻找匹配的实习企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不尽相同,现代产业学院要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融合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做到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深度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融合,解决企业和高职院校各自发展的瓶颈问题,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助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校企共建模式、校企政共建模式等,但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实践基地资金投入不足。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提出较高要求。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资助,其中财政拨款是主要来源。一旦资金跟不上,会导致实践基地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其次,一些实践基地教学管理模式有待完善。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要求“双导师”教学,校内导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教授内容易与企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校外导师一般工作较忙,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会受到限制。此外,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希望企业为实践基地建设投入更多资金、提供更多岗位,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但企业对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这一模式的认可度有待提高。为此,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一,要拓宽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必须拓宽渠道,合力共建。高职院校要借助国家政策,立足现代产业学院的优势项目申报课题,积极向企业宣传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民营企业也要主动融入,与高职院校一起探寻发展的契合点。
第二,走出去引进来,配强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要建立互培互聘机制,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多与企业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去企业挂职交流或参观培训,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管理经验,将所见所闻、所思所学带回到课堂。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聘请优秀企业家和技能人才来校任教,为学生传授在一线工作的经验。
第三,创新模式,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端,是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吸纳企业的力量是其中的关键。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者和调控者的作用,对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吸引企业加入。实践基地还可以借助政策,融合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创建特色品牌,增强创收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及时调整,提升实践基地建设水平,助力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南通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