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一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从“金牌工人”到“人民工匠”

杨明清 本报记者 张嫱
《工人日报》(2024年09月21日 02版)

提起许振超,许多人都会想到“金牌工人”的前缀。

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码头工人,凭借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实干精神,带领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攻克了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等世界性行业难题,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万元;带领团队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技术革新项目998项……

从最初的桥吊队队长,到“金牌工人”,再到最新获得的“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许振超,展现了中国港口工人的卓越风采。

“金牌工人”的韧劲

1974年,许振超成为青岛港的一名码头工人,学好技术、争当先进成为他的目标和动力。

“当时我们国家的码头已经开始机械化了,但是大多数还是靠人拉肩扛。”许振超回忆,谁能最先掌握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现代化操作的“密码”。许振超家里,与机械、电气有关的书籍、报刊、工具书摆满了书柜,这些年他读过的各类书籍有2000多册,整理的读书笔记更是达80多万字。

早些年,许振超还是一名桥吊司机时,负责的青岛港唯一一台桥吊出现故障,该机器核心的电力拖动系统来自国外公司,聘请外国专家的费用极高,这对当时的青岛港来说是笔奢侈的开支。

高达70多米、重达700多吨的桥吊核心原理复杂,至少包含6个学科的知识,电力拖动系统的关键则是“破解”完整的电路图。许振超不服气,他想到用桥吊上的模板倒推电路图的办法。一张书本大的模板,正反两面的焊点多达2000个,每个焊点如何连接需要一个个、一条条地测试,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许振超用“最笨”的办法掌握了系统完整的电路图。

“振超效率”瞩目世界

对于港口码头来说,装卸效率是竞争的核心要义,创造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也是许振超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

想要创造世界效率,首先要有一流的作业团队。许振超提出,将队员的装卸效率全部提高到每小时50个自然箱的世界最高标准,同时与各个队的队长签下了“军令状”,还专门编制了青岛港第一本桥吊作业手册,将大家的经验编写成册。凭借此,许振超创造了仅用3个月就带出一批桥吊司机的记录,新入手的桥吊司机累计操练60小时就能出徒。

2002年3月4日,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以每小时299.7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2003年4月28日,以每小时339自然箱的单船效率刷新了世界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纪录,并被命名为“振超效率”……

此后多年,许振超带领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让中国码头工人瞩目于世界舞台。

“振超精神”传承创新

轮胎吊“油改电”一直是困扰行业的一道世界性技术难题,但是解决轮胎吊高能耗、高成本、高污染问题已然迫在眉睫。2004年3月,青岛港成立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攻关小组,作为带头人,许振超再次接受新的挑战。

经过两年的反复研究论证,许振超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移动滑触线的供电技术方案,年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项目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这两大难题,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更加优化了码头工人的作业环境,该技术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颁人社部“振超大师工作室”之后,许振超更有了全新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奋斗激情,他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据统计,许振超带领团队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技术革新项目998项,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工人”。

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许振超仍在为我国的港口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认为,与过去手抬肩扛的年代不同,现在的港口事业需要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中国现代化港口建设的使命,将由他们接续传承,绵延创新。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