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一

创新机制更健全 创新平台更有效 创新环境更优化

——浙江工会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邹倜然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17日 04版)

浙江省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主展馆。

竺士杰创新工作室。

技术钻研。

“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

技能竞赛。

浙江工匠学院成立仪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10月17日~19日,浙江省首届职工创新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

今年70个浙江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0个浙江省企业职工创新工作站,十大省级先进职业操作法,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等悉数亮相。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浙江职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更表明浙江推动工会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全国的职工创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职工在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浙江省各级工会组织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推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四技”“五小”和“两比”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为浙江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绘蓝图,协同共享职工创新组织

为搭建“由工及匠”职工培育平台,金华市总工会按照“1+N+X”体系架构,设置金华工匠学院“1”个学院总部、“N”个实训基地和“X”个改革项目,实现“企业职工需求”“工会核心业务”“上级重大战略”与工匠学院建设有机融合,拓展了一批企业实训示范基地,既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又帮助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职工培训机制,还减少了企业培训成本,为协同共享职工创新组织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浙江,这样的“学院”还有很多。 这也是浙江工会健全完善职工创新组织协同体系的一个缩影。

浙江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推动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贡献力量。

去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组织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遵循,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年11月,浙江省总工会印发了《浙江省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把职工创新“双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工成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加大与各部门以及社会资源的协同合作,依托现有资源平台,建立人才、经费、成果、设施设备的共建共享机制,健全运行服务管理和支持方式,加快全省统一的职工创新应用场景建设,构建职工、企业、重点领域三维并举的协调发展机制。

《方案》明确,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将创新工作体系建设纳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协同科技、经信、人社、教育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制订年度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评价考核、形成工作闭环。

其中,省级着重发挥统筹指导作用,以绩效评价、目标考核、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着力打造以省职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职工创新高地,推动全省职工创新工作体系变革重塑。市级、省产业以区域(行业)特色为重点,突出服务地区、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牵引,优化区域(行业)内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向特色产业集聚。

在此基础上,各级工会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556”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和“315”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吸纳一线职工参与科技项目攻关、重大科技课题研究,推动企业将职工创新纳入企业研发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筑基础,统筹培育职工创新主体

今年5月,2024 年“嘉兴工匠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嘉兴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嘉兴公布了“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数字地图和“30分钟职业体验圈”,让嘉兴技能人才的培育“有径可循”,进一步厚植职工创新的土壤。

“‘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涵盖了16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123家职业培训机构、32家社会评价机构、10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189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镇村培训阵地等培训资源。通过数字地图,清晰展示培训的具体信息,方便劳动者就近选择、便捷培训。”据嘉兴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培训圈配套的还有一个“技能码”,扫码即可获取全市技能培训评价实时信息和报名指引,让技能“触手可及”。今年以来,嘉兴市总工会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1.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4万人、高技能人才2.6万人。

职工要成才,培训是基础。浙江历来鼓励劳动者“充电蓄能”。早在2019年,省总工会就在全国率先牵头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万名一线职工实现大专以上学历提升和高级工以上技能晋级。

2024年,浙江省总工会安排2000万元开展“学历和技能提升行动”,引导支持2万名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同时,安排600万元由浙江工匠学院开展示范培训,其中示范班4期共200人,旨在提升工匠人才综合素质,培训对象为大国工匠省级培育对象、全省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全省女劳模工匠等,由省总组织调训。特色班20期共1000人,培训对象为企业一线职工和全省“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重点向省、市“产改”企业和部分重点企业倾斜。

与此同时,为加快打造“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职工为主体”的职工创新机制,浙江工会积极推动各地打造便捷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统筹培育职工创新主体,夯实职工学习和成长的基础。据统计,全省1316个村(社区)已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站点。

建平台,赋能提升职工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职工创新意识?开展以劳模工匠精神宣讲、创新创造成果宣传展示等为核心的创新素质提升行动是浙江省总工会给出的答案。在浙江,全省每年宣传宣讲1万场次以上,覆盖职工群众100万余人次。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积极宣传群众性创新成果,开设职工创新成果专栏、专题,培育职工勇于创新的积极心态;在劳模先进选树中注重培育挖掘具有创新意识的集体和个人,大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浙江工会还注重搭建平台赋能提升职工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创新能力形成体系。如深入实施以“五小”活动为重点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强基工程,以扩大群众性创新工作覆盖面为目标,完善群众性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打造“参与—评价—转化—奖励”闭环机制,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强基工程阶梯式发展;结合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一线创新、团队创新,研究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动工程建设,会同省发改委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大活动中开展立功竞赛,每年重点推进30个省级参赛示范项目,每两年由省政府表彰立功竞赛先进集体100个、先进个人200名;结合班组建设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创新型班组建设,着重培养职工创造性思维,把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融入班组工作各个环节,注重培养职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每年选树省级工人先锋号100个;结合群众性安全生产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整改合理化建议活动,每年评选金点子100个。

近日,2023年度杭州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名单揭晓,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的职工创新成果入围,数量在杭州13个区(县、市)中位列第一。据悉,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滨江)总工会发动3个街道、14个园区的基层工会进行发掘推荐,加大宣传力度,并侧重推荐主要完成人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或者由一线技术工人参与的团队创新成果。

“‘五小’创新看似是一些小小的技术突破,但每个小突破背后都有大量研发人员长时间的知识沉淀和大量的心血投入。我相信,只要公司、社会能重视、激励和保护这些小创新,这一个个小创新必将积沙成山,形成一个个强有力的核心技术控制点。”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一种BGA矩阵封装芯片的IV曲线测试治具”主创人员李元昕说。

树品牌,突出发挥职工创新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热情,浙江工会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劳模工匠培训培养体系建设,聚焦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构建“浙江工匠—长三角大工匠—大国工匠”培育机制,并与劳模先进评选表彰实现有机衔接。在此基础上,浙江工会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一对一或一对多地指导企业职工,传承技艺和经验,同时加大补助力度奖励所带徒弟实现技能提升、在劳动和技能竞赛或职工创新成果交流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傅。

同时,为进一步发挥劳模作用,浙江工会持续打响“劳模工匠助企行”品牌,促使职工创新创效的活力不断迸发。开展专项行动以来,浙江工会共组织6200余人次劳模工匠开展2000余场次活动,解决技术问题2800余个,帮助5400余人次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据统计,每年有不少于5000人次劳模工匠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前往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术攻关,劳模工匠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诊断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通过举办技能培训课程传授先进技术和工作经验,以此有效提升该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劳模工匠助企行”品牌的树立和擦亮,不仅有利于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企业职工在技术服务、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发展和管理提升中实现自我价值,进一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激发职工创新热情,突出发挥职工创新作用,从而构建工会组织助力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

在义乌,一支由市总工会成立、由17名劳模工匠组成的技术服务队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攻关、技术帮扶、技术培训等服务。在了解到义乌某服饰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公司客户反馈经两三个月的穿着水洗后,水洗标识会出现翘皮、开裂、脱色现象,客户后期体验感较差,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后,技术服务队队员、浙江杰出工匠陈家淼及其团队主动对接公司。陈家淼及其团队零距离、面对面地把平时移印工艺上常遇到的难题,以基础知识讲解、现场操作指导的方式,手把手地传授解决经验。通过多次上门技术帮扶,该公司技术工人的印刷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效率提高了两到三倍。经厂家验证,单件印刷成本比之前的烫唛工艺可节省0.055元,每年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这一移印无痕内衣水洗唛印标工艺已在义乌各大针织企业广泛推广应用。

强保障,优化服务职工创新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打造一支技艺精湛、工匠辈出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浙江省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高度重视职工技能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强保障、优服务,持续推进职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通过探索建立以创新成果为核心的职工创新人才库,浙江工会还将创新工作室创建、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小”等活动中涌现的优秀职工纳入人才库,建立挖掘、培育、提升、使用、宣传等全链条职工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近日,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2024年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四届炼化检维修青年员工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此次大赛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举行。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职工任涛涛,在全国73名顶尖钳工技能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冠军。任涛涛仅用了4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的一线产业工人成长为国家技能大赛的第一名。任涛涛的成长经历是镇海持续完善以赛促培机制的缩影。今年上半年,镇海区总工会出台了宁波市首个区县级技能竞赛实施办法,通过竞赛直接认定了760名高技能人才,其中包括38名浙江省金蓝领、市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

对于技能竞赛选拔出来的创新人才,如何以激励保障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激发他们蓬勃的创新活力?浙江工会的探索是,通过加大职工创新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职工创新经费常态化投入机制,进一步发挥工会资金的引领作用,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职工创新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在重点领域职工创新经费的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以“工作室—竞赛—劳模工匠”为核心,梯次衔接、特色鲜明的职工创新评价奖励通道,提高职工创新人才在各类评选表彰中的比重,加大培育和奖励职工创新人才的力度。

此外,浙江工会还引导企业建立与岗位薪酬相适应的创新评价制度,将职工创新活动与职工晋升晋级、薪酬激励等相衔接。去年,全省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2.5万余份,覆盖企业3.3万余家,惠及职工超过430万人。其中,全省“产改”试点企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实现全覆盖,已建会规上企业覆盖率超过40%。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