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三不争”的高庆奎

——《高庆奎评传》议

封杰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20日 03版)

“不争主角配角、不争戏码先后、不争戏份多少”,高庆奎给自己设定的三条规矩,为他在京剧界的定位与生存奠定了先决条件。《高庆奎评传》自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以来,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弥补了老生行当唯缺高派艺术专著的空白。

高庆奎自入行以来,继承了以张二奎为代表的奎派风格,而学源于贾洪林。他很好地继承了奎派艺术,上演了多出剧目。在之后的演出中,他参与到谭鑫培的演出班社之中,潜移默化地将谭派表演特色融入自身的表演内。他在上海时期,参加了多部话剧的演出,无形之中又把写实的表演风格吸纳。因此,社会上有声音称其为“杂拌”。正是因为这个“杂”才使得高庆奎具有了丰富的养分,具有了充实的根基,为他后来创立高派表演风格奠定了基础。

高庆奎出道仰仗俞振庭的精心安排,首先让他与此时正红,在双庆社挂头牌的梅兰芳搭戏,或在梅兰芳演出之前垫戏,或在梅兰芳演出剧目中配演角色。后在梅兰芳创演的新戏中必有高庆奎的身影,1917年,由于贾洪林的去世,原本梅兰芳的剧目中由贾洪林饰演的角色全部换成高庆奎顶替。

1919年,高庆奎创演了第一出具有高派风格的《胭粉计》,饰演诸葛亮,周信芳配演司马懿。后高庆奎又首演了《浔阳楼》,饰演宋江。1920年起高庆奎创演了几出连台本戏,有《风流天子》《神怪剑侠案》《海瑞参严嵩》。虽然这些连台本戏没能流传下来,但高庆奎却受到了上海演出表演、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他的演出思维,打破了他固守的保守思想。

回到北京后的高庆奎再次被俞振庭约到班社中演出,不过这次是挂头牌。为他之后的独立成班,夯实了根基。1921年,高庆奎在管事赵世兴的支持下,从各自的名字中取一字成立了“庆兴社”,演出地选在了华乐园。全因这家戏园子的老板是高派迷。庆兴社成立后,汇集了大批实力派演员,有程砚秋、郝寿臣、周瑞安、诸如香、郭仲衡、张春彦等人。鼓师是律奎官,琴师是高联奎。首日演出的打炮戏,整班演员全梁上坝,尤其是大轴戏高庆奎与程砚秋的《汾河湾》,将场内的气氛推向高潮。

高庆奎仅成班半年,在社会上就声名鹊起,一张禀帖使他的地位更加提升。真光剧院的开幕大典特请高庆奎上演《失街亭》,关键是大轴。这对于而立之年事业初成的高庆奎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有了自己的班社,更要有自己的剧目。高庆奎先后创演了《乐毅伐齐》《鼎盛春秋》《七擒孟获》《信陵君窃符救赵》《苏秦张仪》《吴越春秋》等戏。高庆奎在成班的十多年间,首创和整理演出的剧目达40多出,其中的《斩黄袍》《逍遥津》《赠绨袍》《哭秦庭》奠定了高派艺术。

此时的高庆奎同时还不忘记提携新人,如刚刚出道不久的程砚秋在彼此合作多出对儿戏之后,高庆奎主动提出排演以程砚秋为主的《梨花记》,自己饰演张儒臣。演出效果甚佳,旋即又排演了《芦花河》,高庆奎饰演薛丁山。此后的高庆奎几经改组相继成立玉华社、庆盛社,不断与艺术才俊王幼卿、金碧艳、荀慧生等人合作,并数次赴上海演出。1926年的大新舞台(后为天蟾舞台)开张之日,高庆奎做了庆祝演出《群臣宴》。

在艺术鼎盛时期,高庆奎还被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校长焦菊隐请到学校教授李和曾等人,传承高派。即使是嗓子出现塌中,他也是把毕生演戏经验和艺术感悟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的教学口诀是:玉不琢、不成器,技不精、不成艺,教不严、师之惰,幼不学、老何为?

高庆奎因嗓疾退出舞台,好在,他培养出了优秀的传人,才使得高派艺术延绵不绝,传唱至今。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