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寻求技术优势应对新一轮造船周期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稳步增长,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1%、74.7%和61.4%。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承接了全球七成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而在去年,这一份额只有57%。由此可见,中国制造的绿色船舶,正在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
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成绩,与我国具备造船业全产业链优势密切相关,从研发到制造乃至维护等各个环节,我国都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并具备相应的供应链体系。当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造船业不仅生产时间长,船舶的使用周期也长,所以行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周期,上一轮造船周期的开端是在15年前。
正因如此,随着全球货物贸易量的稳定增长,以及船舶的淘汰更新,新一轮造船周期刚刚起步,目前正处于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市场需求量会大为提升,资金也会相应流入。也就是说,我国造船业有必要把握好这一次产业周期机遇。
虽然时值产业上升期,不过,不少造船企业的利润率依然有限。造船业有初始成本投入大的特点,其成本主要来自三项,分别是配套设备成本、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成本控制对于造船业来说至为重要,其中配套设备成本往往占据总成本的四成多。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造船业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人工成本呈现上升趋势,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设备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而这,正是我国船舶行业有待突破之处。包括船用动力设备、通信导航设备、电气设备等在内的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限,特别是在技术需求较高的中高端船型中。换言之,造船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有必要通过实现技术突破,在人力成本优势逐渐减退的情况下,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造船业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升,头部企业已经形成集中优势。对于头部企业来说,如何利用好新一轮的造船周期,形成技术积累,取得具有前瞻性的技术突破,提升配套设备的国产率,并扩大我国在中高端船型上的技术优势,值得相关企业进一步探索。如果能形成这样的技术优势,也将带动整个造船全产业链进一步升级,并在多个相关工业领域内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