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给“花钱保过”的职称代评一个差评

李英锋
《工人日报》(2024年10月23日 05版)

“职称代评需要吗?”“发论文需要吗?”据10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前不久,一年一度的职称申报开始后,从事工程监理工作的高业伟接到的职称代办推销电话就没断过。他曾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花8000元代评副高级职称,并留了电话号码,最终职称没评上,机构只退其3200元。

想走职称代评捷径却没走成,还损失了一笔代办费——现实中不少劳动者花钱买了教训,也给有心选择职称代评服务者上了一课。

市场上的职称代评机构,大都宣称“全程代办”“破格申报、保通过”“不过保退”等,一副神通广大、高效靠谱的形象,实际上职称代评机构天花乱坠的承诺,根本站不住脚。比如,按照职称申报评审的规范要求,在职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所在单位的账号进行申报,由所在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后,逐级上报;自由职业者申报职称评审,则可由人事代理机构等履行审核、公示、推荐等程序,人事代理机构只能报送档案在该机构的人员的职称材料;职称不能异地参评。

据此,市场上职称代评机构的一些诱人的承诺明显存在逻辑上的悖论,其中不少都是骗人的噱头、收割的话术。当申报人催问申报结果时,又对其想方设法进行敷衍,甚至直接拉黑申报人,或关店失联、卷款跑路。

对申报人来说,选择职称代评,轻则损失“代评费”,重则因职称代评而背上信用污点、付出失信代价。人社部前不久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供虚假材料取得的职称会被撤销,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可见,选择职称代评者,到头来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局。

因此,必须态度鲜明地给职称代评一个大大的“差评”。申报人要充分看清其欺骗性、违法性、危害性,摒弃图省事、走捷径的想法,规规矩矩准备申报材料、履行申报程序,一旦不慎落入职称代评陷阱,要积极举报、维权,向监管部门提供治理线索。市场监管、人社、网信、公安等部门则应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找准执法切入点,严肃曝光、查处存在虚假宣传、诈骗等违法行为的职称代评机构,同时向有职称申报需求的劳动者广泛开展法治宣传,使其看清职称代评的侵权套路和风险,增强防范意识。相关网络平台则应提高自身筛查、拦截、屏蔽职称代评违法宣传信息的能力,堵上一切可能的营销渠道。

此外,职称评审规则也需不断完善、优化,包括加强对评委的培训、考核和监督,加大对违规评审行为的惩治力度等,确保职称评审科学、透明、公平、公正,从根源上避免申报人“走捷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