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嘉兴基地打造“灯塔工厂”的故事
【走进“灯塔工厂”②】这家企业是如何通过系统化变革获得重塑的?
走进隆基绿能组件制造中心嘉兴一期工厂的车间,一辆辆AGV(自动导向车)来回穿梭,不停搬运货物。对参观者更具冲击力的是一些“数字”——打开人力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及绩效管理系统,公司1600名员工的出勤上岗、绩效考核、技能水平等情况一目了然,实现了月、周、日用工规划及智能派工;在中央智能复判室,借助AI技术,每16秒可以完成12个电池串的异常识别,并精准定位出错机台,快速生成解决方案。
2023年12月,隆基绿能嘉兴基地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22年打造“灯塔工厂”以来,该厂的产品品质可靠性提升了43%,生产交付周期缩短了84%,单位能耗降低了20%,单位小时产量提升了35%。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吸引了众多企业跨界涌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打造“灯塔工厂”是在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探路,而这也正是“灯塔”的意义所在。
AI加入后质检员从128人减少到28人
2000年出生的关欣“出道即巅峰”——2022年7月大学毕业后刚入职就赶上了隆基绿能嘉兴基地打造“灯塔工厂”。该工厂于2022年4月开始筹建、6月完成立项。关欣目前负责AI(人工智能)质量高阶分析项目。
为了打造“灯塔工厂”,厂里设了16个项目组,每组10人,都是各领域的业务骨干。新人关欣不在其中,但她作为业务落地承接人,也是重要的一分子。
“‘灯塔工厂’非常厉害!”这位00后女孩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我看着它逐步导入,很多岗位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被机器替代。上料工位原来要靠人力去推特别重的推车,现在用上了自动驾驶的AGV小车。我干过的接线盒安装工作也被三联机替代,实现了自动化。”
接线盒安装的自动化是设备工程师徐小东导入的。他介绍,以前人工安装每线2.5人,节拍(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慢,稳定性也不够。打造“灯塔工厂”后,三联机替代了人工,节拍从18秒降到16秒,安装效果也更稳定。
关欣刚进厂的时候,曾在叠层工序实习,作为检验员复判机器检测出的异常。“一个班要站12个小时,非常累,还要一直盯着组件看,眼睛都看花了。”她说,现在导入了AI技术,更省力、更精准、更高效了。
据该工厂中央智能复判中心负责人金虎介绍,组件制造有7道工序原来是需要人工质检的,之前每条线1个检验员,共128人。“现在通过AI技术,每道工序16秒以内检完,可对150多项不良进行识别,包括0.1毫米(检测精度)的缺陷。目前检验员已经减少到28人。仅此一项,年化收益在1000万元左右。”金虎说。
“AI通过不断学习,识别精度不断提高,误判率自然而然降下来了。现在的目标是继续提升生产节拍,2025年降到13秒。”金虎信心满满。
通过打造“灯塔工厂”进行系统化变革
这座“灯塔工厂”的打造,原计划要1年半,实际仅用了9个月。这是如何做到的?
“这其实是由我们已经推进了10年的精益管理和推进了5年的数字化转型为基础的。”隆基绿能组件制造中心负责人任乃俊对记者表示,“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上到下都相信这是通向先进制造的一条正确道路。我们不是做一个面子工程,而是要通过打造‘灯塔工厂’,系统化地做一些底层的变革。”
打造“灯塔工厂”的过程也是重塑自身的过程,隆基看到了这种重塑对于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过去我们相当长时期的发展重心是在如何通过技术研发提高光伏的转换效率,从而解决光伏发电的最大痛点。”隆基绿能副总裁张海濛表示,“到了前两年,大家意识到我们已经不断接近转换率的理论极限,这提示我们还需要对制造能力进行升级,去满足客户的多样化要求,更快地实现交付。”
隆基绿能组件制造中心精益智造部负责人胡智锋则坦言,跟家电、汽车以及半导体等这些较早迈入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比起来,“光伏行业过去因为需求的野蛮式增长而快速扩张产能,在修炼内功这一块其实是没有同步的”。
而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光伏行业非常‘卷’,我刚踏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一瓦卖2.3元,现在一瓦已经降到0.8元以下。”胡智锋说,需要通过建设“灯塔工厂”,应用大数据、AI等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
入选“灯塔工厂”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隆基绿能组件制造中心数字化专家尤永科给记者讲了个小插曲。去年他刚来嘉兴基地的时候,听到工人们吃饭时都在聊八卦、聊电视剧。打造“灯塔工厂”行动刚过两个月,伴随着人员的数字化培训和数字化用例规划打造,他发现,一线工人们吃饭的话题变成了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交接上一个班产线上的异常,如何避免同类异常再次发生。
打造“灯塔工厂”的挑战首先是如何转变思维模式。要走出传统生产模式的舒适区,把痛点找出来,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具一个个去化解。
“这个过程既是创新也是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看到管理和运营中需要提升的地方,去不断精进。不是拿湿毛巾挤水分,基本上是用干透的毛巾再去挤。”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汪小帆说。
在打造“灯塔工厂”之初,麦肯锡的专家来给嘉兴基地做系统诊断。“他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我们的时候,发现有大量的改善机会,包括一些比较隐藏的痛点,让我们很震惊。”任乃俊说。
比如麦肯锡提出的下线直发的逻辑。嘉兴基地原来是拿到订单生产完有可能一部分就直接发掉,还有一部分可能放仓库周转一段时间才会发。“麦肯锡不单单是追求更快的逻辑,而是抓住一条链路端到端地去分解,然后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改善机会,比如说验货体系怎么安排、供应商怎样协同采购等。这些逻辑慢慢铺开,形成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效率提升了84%。”
在任乃俊看来,打造“灯塔工厂”,很重要的收获就是有了一套新的方法论,让企业可以走得更远。所以成功入选“灯塔工厂”不是终点,是起点。
事实上,隆基在打造“灯塔工厂”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经营指标的大幅度增长,同时也培养了300多名核心骨干,包括数据分析师、仿真工程师、数字化转译员等等,来进一步支撑“灯塔”能力的持续提升。
任乃俊欣喜地说,嘉兴基地投资6000万元,第一年年化收益1.5亿元,净收入8219万元。“未来的竞争是一厘一毫之争,通过打造‘灯塔工厂’,我们构筑了一道‘护城河’,一般人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