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竞赛中0.3分的遗憾,让他变得更加努力,也越来越完美——
【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风采】赵周理的冠军梦
11月7日,赵周理在机床性能实验室,为企业最先进的机床——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进行电气调试。本报记者 祝盼 摄
11月2日晚,陕西宝鸡忠诚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技术员赵周理再次小心翼翼地从书柜拿出那枚“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第一名”金色奖牌,轻轻抚摸着,往事涌上心头。
前不久,赵周理夺得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全国冠军,领奖台上,当所有获奖选手满心欢喜地庆祝时,他的胃部却不时传来阵阵疼痛。前一天,他5点起床准备,持续6个小时的高强度比赛,因精神高度紧张引发的胃痉挛仍在继续。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论语》中的这段话,一直激励他年复一年在书山苦学、在车间勤练,努力追求极致,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心劲,向自己的“冠军梦”全力奔跑。
“0.3分差在哪里”
“0.3分差在了哪里?”2020年9月,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结果出来后,赵周理的手机锁屏上多了这几个字,之后他常以此反问。
这次比赛中,赵周理以0.3分的分差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而屈居第二,虽最终也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他却心有不甘。“实操考试刚交卷,我抬头发现机床的一个灯不亮,而排除这个故障只要1秒就能得3分。”
赛后,赵周理主动分析原因,考试涉及电器、机械、零件加工、检测、故障排除等方面知识,而入厂仅两年,还是车间施工技术员的他,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过于单一。
“那0.3分看似是粗心所致,实则是综合知识、能力的欠缺。”赵周理反思。刚毕业时,他在西藏工作过两年,把他锻炼得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回西安时他默默告诉自己,以后无论在哪都要静下心来,不断钻研,要做就做到最好。
当时企业正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乘着“春风”,赵周理开始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之后,他只要有空就去机床总装车间看其他工种如何操作,不懂的地方就问,回到工位再去查阅书籍、资料,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很快他从车间进入研究所工作,开始接触当时企业最先进的机床——五轴加工中心调试。
“那几年,赵周理被大家戏称为研究所‘三最’——书翻得最多、车间跑得最勤、班加得最晚。”研究所电气室负责人刘平说。而就是当年让他与省赛冠军失之交臂的0.3分,成为赵周理最终荣获国赛冠军的重要动力,这个遗憾让他变得更加努力,也变得越来越完美。
“参赛就要奔着冠军去”
9月12日,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决赛的最后一场实操比赛在宝鸡举行。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比赛会先给一个任务书,上面有7大项任务,涉及故障排除、精度检测等,6个小时不停歇的高强度比赛对所有选手的脑力、体力都是极限考验。”最终,赵周理的7大项任务基本完成5项。
他清楚地记得,大赛为选手们准备的水和食物,几乎没有人顾得上吃。“比赛很辛苦,但备赛的几个月远比这辛苦,当时我只想一件事,脑子里全是对胜利的渴望。”赵周理说。“媳妇,辛苦你把孩子看好,我全力备赛”“没问题,支持你”……决赛前的几个月,这样简单、有力的对话,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赵周理家。
赵周理从今年4月开始备赛,尽管还不知道最终能否参加国赛,但他已经开始给自己施压——“参赛就要奔着冠军去。”那段时间,各种书籍他反复读了三四遍。
然而,就在他专心备赛时,6月初,企业接到一个重要订单,由于没有最终确定参赛名单,电气设计部分还是全部交给他来做,工作量巨大。“时间这么紧,你怎么设计?”电气室负责人刘平问他。“没问题,我白天设计,晚上备赛。”赵周理答。
那段时间,他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坐在电脑前,手指一直在电脑上翻飞,工作到晚上9点再回家复习大赛的知识,一直到晚上12点多。6月28日,赵周理长舒一口气,电气设计部分全部完成。之后的陕西省选拔赛和脱产培训后的二轮选拔赛,他均晋级并被确定为大赛选手。
“备赛的后半段,我每两天将题库的5000道题练习一遍,错题全部截屏下来,一道一道地背,躺在床上,满脑子的考题。近两个月的实操培训,每天连续站七八个小时,是那颗‘冠军的心’始终在支撑着我。”赵周理说。
永无止境的追求
2023年初,赵周理所在的企业接到一个重点机床任务,该机床结构比较特殊,需要对两个对刀仪进行校准,一个是固定式,校准技术比较成熟,另一个是移动式,装在机床尾座上,精度一直不稳定,难以校准。
“既然对刀仪是移动式的,那么我们能不能变之前的固定式调准为移动式校准。”小组会上,赵周理的建议启发了大家,在充分讨论后决定一试,最终成功校准,赵周理为此还专门开发了一个移动校准的程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赵周理有极强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敢于对已有的东西提出疑问,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副所长李小飞说。
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培训期间,老师讲到激光干涉仪相关知识,在机床上演示一遍,赵周理会思考激光干涉仪在加工中心其他各种工况环境下的工作原理与状况;讲到“单向补偿”,他的脑子里又冒出“双向补偿”。
研究所电气室技术员王俊超是赵周理的徒弟,拜师时,赵周理给了他一本《简明调试手册》,王俊超发现,这个20章300多页的类似说明书的调试手册被赵周理翻得皱皱巴巴,而且几乎每页都写着详细的笔记。
电气元件编号不计其数,只要王俊超问到电气元件编号字母背后的含义,赵周理都能说出每个字母、数字代表什么。2024年,王俊超在数控装调维修工的省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师傅一样成为陕西省技术能手。
有一次,赵周理调试完机床,时间刚过晚上12点,看到外面的烟花,他才想到那天是跨年夜;为突破高端五轴机床的技术垄断,赵周理和同事用1年半时间攻破所有技术难题……一路走来,“冠军梦”成为赵周理永无止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