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观察】一纸逮捕令引发欧美分歧
国际刑事法院近日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以色列方面反驳称国际刑事法院失去合法性。美国和欧洲国家对逮捕令反应不一。有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国家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本来就存在分歧,随着冲突延宕,分歧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化。
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近日发表声明,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军事指挥官穆罕默德·迪亚卜·易卜拉欣·马斯里发出逮捕令。其中,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被指控“自2023年10月8日到至少2024年5月20日期间犯有反人类罪和战争罪”,马斯里被指控自2023年10月7日起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源于今年5月该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的申请。当时卡里姆·汗申请逮捕上述3人和另外两名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卡里姆·汗指控这些人在巴以冲突中犯有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引发以色列强烈反应。内塔尼亚胡表示,不会承认国际刑事法院决定的合法性。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也称国际刑事法院“失去所有合法性”。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则表示,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荒谬”。
巴勒斯坦方面支持国际刑事法院逮捕内塔尼亚胡的决定,呼吁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压。不过,巴方没有回应国际刑事法院逮捕哈马斯指挥官的决定。
美国在这一事件上支持以色列。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谴责国际刑事法院向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表示将“永远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加拿大方面则表示,加方是国际刑事法院创始国之一,加方将遵守国际刑事法院的所有裁决。
欧洲国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反应不一。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对所有缔约国都有约束力,所有欧盟国家必须执行这一决定。法国、德国和英国表示尊重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但均未明确是否会在内塔尼亚胡入境时将其逮捕。荷兰和爱尔兰表示,内塔尼亚胡如果进入其领土,将会被逮捕。捷克、匈牙利等国则反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
据了解,国际刑事法院依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以下简称《罗马规约》)设立,现有124个缔约国,包括欧盟全部成员国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美国没有加入《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本身没有执法力量,其裁决依赖缔约国执行,但缔约国也并非总是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
正因如此,有不少分析指出,国际刑事法院的裁决可能更具有象征意义。内塔尼亚胡只要不去明确表示会执行逮捕令的国家,就不会面临被逮捕风险。不过,国际刑事法院此举可能会在巴以冲突问题上对国际舆论造成一定影响,令以色列承受更大的国际压力。
事实上,除了国际刑事法院之外,同样设在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目前也在处理有关巴以冲突的诉讼。就在10月底,南非向国际法院提交了展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种族灭绝证据的备忘录,智利、西班牙、哥伦比亚、古巴等国此前也决定加入起诉以色列的行列。国际法院尚未就这些诉讼作出裁决,但以色列不承认国际法院有管辖权。
有分析人士认为,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不同立场,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则进一步暴露了欧美国家的分歧。此前,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问题上,欧美国家就曾产生矛盾,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则是不改其支持以色列的立场。
就在不久前,美国再次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有关要求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停火的决议草案,除了美国之外的14个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全部投了赞成票。特朗普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一些国家认为其会继续秉持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而美国的偏袒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导致巴以冲突延续的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未来欧洲国家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持何种立场,关系着冲突的解决前景。
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11月21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超过4.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托尔·文内斯兰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仍有可能实现和平。文内斯兰将于明年初卸任,不知届时他能否看到巴以和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