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我国物联网基础建设位居世界第一,具备万物智联高级数字经济条件的企业近百万家

万物互联加速迈向万物智联影响几何

本报记者 李国
《工人日报》(2024年11月26日 07版)

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物联网大会,发布了全球首部《世界万物智联数字经济白皮书》:中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建成承载物联网的5G基站有望超过430万个,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性能优越的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年产值有望超过70万亿,增速达20%以上,具备万物智联高级数字经济条件的企业近百万家。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物联网相关的企业177.9万余家。57.6%的企业成立于1~5年内,近一年成立的企业占比25%。

AI+万物智联加速到来

移动物联网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智能互联,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物联网大会执委会主席何绪明表示,物联网智能技术驱动的全球数字经济,正在以每年20%的体量高速增长,今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增长将超过23%,有望超过250亿。

10月22日,我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终端操作系统——原生鸿蒙正式发布。面向呼啸而至的万物智联时代,原生鸿蒙创新的微内核架构,深度整合软件、硬件、云和应用生态,打造的是适用多个终端的“全能型”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可实现手机、穿戴、汽车、全屋智能等多设备场景互联。

“迎来历史性突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说,鸿蒙操作系统生态仅一年就诞生了1.5万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有的原生应用迭代甚至达到一天一个版本的速度,不断为用户带来新鲜体验。

业界人士认为,个人电脑时代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微软),智能手机时代的操作系统是iOS(苹果)和安卓(谷歌),而鸿蒙是面向万物智联时代的操作系统,“物联网飞速发展,带来未来10年产业变革期,这将是自主操作系统的历史性机遇”。

首批万物智联数字经济全球示范企业——中国电信天翼物联,创新打造绿色节能物联网平台,在感知人流、车流变化情况的同时,自动生成停车场、办公区、交通枢纽、校园等不同场景的节能策略,实现停车场综合节能率超80%,楼宇综合照明节能率超40%,教室空调综合节能率超20%。

随着技术进步,AI大模型和生成式AI将成为解决网络多样性和适配性问题的有力工具。记者在重庆艺臻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无人机巡检管理系统,可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和充电、巡检航线管理、巡检任务下发、AI故障识别等功能,可广泛适用于能源、水利、油气、公安、应急、林业等众多行业。

“通过传感器、芯片和网络技术的融合,物联网让无人机能够感知环境、收集数据并做出智能决策。”该企业负责人陈林海对记者说,整个过程均由物联平台指令,而不需要一个个飞手来操控,大大降低了目前奇缺的飞手需求。

标识解析为物联网“夯基架梁”

物联网的数字基石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标识编码就像是给每个物品发的“身份证”,通过条形码、二维码或者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等方式,给每个物品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而解析系统则是一个能够读取这些“身份证”信息的计算系统,可以看作是工业互联网的“大脑神经网络”。

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了解到,该市标识解析体系伴随工业互联网整体推进已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22个二级节点,为通信、汽车、建材、医疗器械等12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持。这些标识已经深入到研发、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6大环节的多个对象中,标识注册量达122.5亿,标识解析量达158.9亿。

“标识解析就像一座桥梁,让设备都学会了讲‘普通话’,打破数据壁垒,通过‘一物一码’的方式,把产业链的上下游紧密地连接起来,让每个生产环节都不再是信息的‘孤岛’。这也是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基石。”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智能化处处长左翊君说,有了这个“身份证”和对应的解析体系,无论是螺丝钉,还是整条生产线,它们的生产要素以及运转过程都能被转化为清晰、可理解的数据。

记者从重庆数字大足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了解到,该企业二级节点平台接入208家企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标识赋码及标识解析均超过8亿。通过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降低耗材成本3324万元,提升工序效率60%。

“对传统企业而言,最显著的感受是成本降低,以小成本切入数字化转型。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足五金是传统产业,通过为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赋予唯一标识,实现了对物品的精准定位和追踪。

万物智联的跨越才刚刚开始

据了解,当前的5G网络以及之前历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都是以人们工作、生活的区域为主,全球大约90%的地区,如边疆、海岛等没有网络覆盖。未来的6G网络,通过将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与卫星等非地面通信的融合,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5G是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的发展,而到6G的角度,就是实际上在‘人人互联’和‘人物互联’的同时,有更多的智能体的引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6G商用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不仅会加速物联网、智能制造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还可能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如数字孪生世界和智能机器人等。未来的6G网络,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5G方兴未艾,6G风云再起,迫切需要我们共应挑战、共解难题,碰撞智慧、打开思路,合力构筑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坚固基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数字经济研究部主任高庆浩说,如何有效整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