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一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多个代表团创下参赛规模之最,赛会竞争激烈精彩纷呈

南海之滨唱响体育“最炫民族风”

本报记者 毕振山 莫荞菲
《工人日报》(2024年11月27日 08版)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下称“运动会”)正在海南省三亚市如火如荼地举行。竞赛项目激烈角逐,一系列表演项目同样精彩纷呈。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那时算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走过71年,见证了我国民族体育的蓬勃发展。如今,民族体育不仅在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较完善的竞赛体系,也推动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加深了民族融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赛规模创新高

“尹仁华是我们江西省代表团第一个顺利完成攀椰竞速赛的选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男子攀椰竞速赛结束后,江西省代表团教练徐泉忍不住为弟子点赞。要知道,从接触攀椰运动到参加比赛,尹仁华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如果给我更多时间训练,我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尹仁华信心满满。

攀椰竞速赛是本届运动会的增设项目,源于海南黎族人民爬椰子树摘椰子的生活场景。虽然海南代表团拥有一定优势,但不少没有椰子树的省份也派出选手参赛,使得这项比赛看点十足。

攀耶竞速赛的热闹场面,是本届运动会各代表团参赛热情高涨的真实写照。

据海南省代表团秘书长黎梁东介绍,作为东道主的海南这次派出了379人的代表团,参加全部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参赛人数及参赛项目均创历史新高。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秘书长刘伯贤也表示,该代表团有运动员331人,是广西参加历届运动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另外,西藏、福建等代表团在参赛项目数量上同样创下历届运动会之最。香港和澳门则是首次组团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据统计,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超过万人参赛,包括18项竞赛项目和170个表演项目。参赛选手包含了民族体育传承人、老师、学生、消防员等,大家同场竞技、以赛会友,使本届运动会成为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

多重因素促发展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当时只有5个竞赛项目。经过71年的发展,如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项目丰富,还包含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动反映了我国民族体育工作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副司长张剑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民族体育发展实际上起到了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去挖掘、保护、推广和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全国层面的比赛,现在还有很多省一级和州县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多种单项赛等,这些比赛的项目可能比全国层面的项目还要丰富,这种相对完善的赛事体系和平台对民族体育的发展弘扬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来自湖南省代表团的板鞋竞速选手陈少华告诉记者,他是经过怀化市和湖南省两个级别的比赛选拔,经过激烈竞争,才最终代表湖南来参加本届运动会的。

海南省代表团秘书长黎梁东也表示,海南为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积极举办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活动,同时推动民族健身操等项目进校园、进社区。

除了丰富的赛事体系,各地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也是民族体育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在本届运动会射弩项目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该代表团的射弩选手白玛曲珍告诉记者,为了提高队伍的射弩成绩,代表团不仅从云南买回手工制作的传统弩,还邀请了云南的教练来指导训练,“效果非常明显”。

民族团结谱新篇

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除了见证选手们高超的技术、坚强的意志,也目睹了不少跨地区、跨民族的友谊。比赛之中的互相搀扶,比赛结束之后的互送礼物等细节,无不体现出体育在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方面的作用。

张剑辉说,体育背后实际上是文化,如果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一种形式,那么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内涵。“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来说,无论从政策支持还是社会认知方面,现在这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期。”

珍珠球、秋千、花炮……这些曾经从一个地区发源的运动,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安徽省代表团高脚竞速项目教练周虎生表示,希望将来能去一些强队学习交流。陈少华则说,他的教练曾经4次拿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以后他也可能会教学生练习板鞋竞速,把这项运动传承下去。“相信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推动下,民族传统体育和各民族大团结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