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浙大辟谣“浙大研究”,谣言也要蹭名校?
此前,网上有视频说浙江大学研究称冷冻馒头会长出黄曲霉毒素,建议公众别吃冷冻馒头。日前,浙大有关责任人回应称未做过上述研究。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评论说,谣言喜欢蹭名校名声的原因,是通过科研院所的背书,让谣言看起来更有可信度,继而获得更高的点击量和流量。其实,蹭成果、蹭学历已经成了一种传播策略,高校频繁被“碰瓷”也提醒我们看到权威科普信息供给上的不足。当公众科学素质的水位不断上升,虚假信息的流通速度自然就会下降。
◇食材又见“小动物”,食品安全别再“跑冒滴漏”
菜叶上有虫子、菜梗上有蜗牛……近日,上海奉贤区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表示已对此前学生家长反映的食材异物情况立案调查,未发现学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光明网评论说,很多时候,校园食品安全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想不想”的问题。如果对食品安全缺乏责任心,再好的条件、再充沛的资源,依然可能发生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给学生的健康成长蒙上一层阴霾。有关部门要深挖个案,为学生和家长依法维权提供便利。学校食堂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更应该充分运用技术,让“监督无死角”不再是一句空话。
◇“打假”被踹倒?旅游名声经不起店家下“黑脚”
近日,有博主称在云南大理古城对一家疑销售“假牛肉”的店铺进行取证,被商家一脚踹倒。目前,打人者已被行拘和罚款;当地市监局已立案调查,涉事店铺暂停营业。
《北京晚报》评论说,近年来,某些知名旅游景点屡屡出现此等“黑脚”,或是在价格上动手脚,或是在产品质量上动歪心思。一边吃着文旅的饭,一边又去砸文旅的锅,景色再美,没了真心,难留住游客的心。文旅早已从单纯靠风景吸引人,转向了风景与服务兼具,甚至靠服务说话的阶段。管不住商家下“黑脚”的地方,游客自会用脚投票。(嘉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