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2024
——工人日报年终摄影特刊
“新中国第一矿”的年味
2月12日,大年初三,在河北唐山开滦范各庄矿井口,协管员为即将下井的矿工递上苹果。本报记者 蔚可任 摄
海拔4600米之上的电力工人
7月16日,在四川康定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工程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在海拔4600多米的山顶午休。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松花江上采冰人
12月9日,在哈尔滨松花江上,职业采冰人冒着约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开展采冰作业,满足冰雪大世界的用冰需求。随着第九届亚冬会的临近,哈尔滨冰雪季的用冰量持续增加。本报记者 吴凡 摄
官厅水库70年
4月20日,河北省怀来县官厅水库边,游客们沐浴在夕阳下。官厅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近年来,当地围绕官厅水库发展生态旅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李雯雯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40金
当地时间8月11日,在巴黎奥运会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中国选手李雯雯夺得金牌。至此,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获得40枚金牌,创境外参赛历史最佳战绩。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带着女儿送外卖
6月26日,来自东北的张宁带着孩子送外卖。张宁母子2023年来京,她希望孩子今后能在北京上小学,她来挣钱养家。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左右为难
5月29日晚,北京一地铁台阶处,右侧是边走边用电脑处理工作的年轻男子,左侧是抱着婴儿车和孩子的年轻父亲。一边是事业,一边是家庭,他们在夜晚的地铁站擦肩而过。本报记者 杨登峰 摄
爱上夜校的年轻人
3月31日晚,在南京市玄武区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辛苦咖”夜校专场活动正在进行。班主任小辛(右三)带领大家“喝门道”,对咖啡风味进行品饮、识别和探索。本报记者 刘金梦 摄
受灾的老屋
1月16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高新强回到老屋收拾家当。2023年北京遭遇特大暴雨灾害,不少村庄、道路、河堤损毁严重。洪水过后,受灾地区随即开启了灾后重建工作。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工匠人才上清华
11月11日,大国工匠、航天一院首席技能专家、全总副主席高凤林来到清华大学,为培训营一期一班的学员讲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与实践”课程。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围上讲台添加他的微信。本报记者 吴凡 摄
快递驿站的午休
8月30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一菜鸟驿站内,工作人员和她的狗狗在午休。本报记者 刘金梦 摄
晚餐时光
7月3日,山东青岛,忙碌了一天的家电回收员在回收站的空地上吃晚饭。本报记者 王伟伟 摄
长江上的筑桥人
1月30日,江苏常泰长江大桥建设现场,工人进行斜拉索锚头安装。该工程于2019年开工建设,于2024年6月实现全线贯通,预计2025年上半年具备通车条件。本报记者 刘金梦 摄
乘坐地铁去卖菜
4月13日6时,重庆市渝北区石船镇石龙村,王贵英用小推车拉着背篓走向重庆地铁4号线石船站,准备乘坐“背篓专线”去城里卖菜。本报记者 蔚可任 摄
夜幕下的北京CBD
5月11日夜,北京中央商务区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内,服务员为一位代驾司机上菜。本报记者 蔚可任 摄
2024,我们一如既往,以摄影之眼,追逐光的脚步。
在云端、在地下、在山林、在市井,我们静观那些朴实无华的身影,见证他们的辛劳与荣光,也看到他们的奋斗和成长。生活百态、世相万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愿下一次相遇,我们能留下关于你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