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雪上项目已获14金,暂时领先冰上项目
【热点聚焦】攻坚“冰强雪弱” 中国队在行动

冯俊熙/王雪(上图)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双人同步决赛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冯俊熙(上图)/王雪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双人同步决赛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刘梦婷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李文龙在比赛中。本报记者 蔚可任 摄
今天,哈尔滨亚冬会结束了开幕后第4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队全天收获6金,以27金23银20铜的成绩位居奖牌榜首位。其中,冰上项目成绩为13金7银10铜,雪上项目成绩为14金16银10铜。
本届亚冬会开幕以来,中国队的雪上项目不断带来喜讯。2月8日上午,中国队选手李方慧先声夺人,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项目上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本届亚冬会的首金。其后,中国队在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式滑雪个人空中技巧等项目上捷报频传。其中,王强在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项目上的夺冠,为中国队实现亚冬会越野滑雪男子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另外,本届亚冬会新增的滑雪登山项目,中国队更是包揽了男女短距离全部6枚奖牌,显示出独一档的实力。
更难得的是,此次获得雪上项目奖牌的中国队选手以年轻运动员为主。女子个人空中技巧决赛中,本届亚冬会中国队年龄最小(16岁)的运动员陈雪铮获得银牌。17岁的小将熊诗芮和18岁的张小楠则包揽了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的冠亚军。
中国队雪上项目的整体表现暂时优于冰上项目,在亚冬会参赛史上并不多见。长期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呈现“冰强雪弱”的格局。本届亚冬会前,中国队在该赛事中共收获94金,其中多达66枚出自冰上项目。2017年札幌亚冬会上,中国队在雪上项目上仅获得4金,冰上项目则取得8金,雪上项目与日本队、韩国队存在明显差距。而中国队目前雪上项目14金的成绩,已经打破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上创造的雪上项目单届夺金纪录(8金)。
据记者了解,北京冬奥会前,通过跨界选材,各个雪上项目都实现了国家队组队。雪上项目在场地设施、教练团队组建、出国集训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成绩得以稳步提升。经历了北京冬奥会的历练,中国队在雪上项目上补足了不少“短板”,在多个项目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往“冰强雪弱”的情况在本届亚冬会有了明显改观。
中国队在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表现不俗,实力提升是主要原因,但也要看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日本队在亚洲雪上项目上称雄,但日本队为了争夺明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以下简称“米兰冬奥会”)的奥运积分,有不少主力运动员缺席了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的角逐,客观上减少了竞争压力。
其次,不少缺乏冰雪资源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冬季项目的发展上,大多采取先发展冰上项目、后发展雪上项目的路径。如本届亚冬会,泰国队、新加坡队在短道速滑等项目上发力,部分选手打入了个人项目的决赛,造成冰上项目的竞争比雪上更为激烈。
此外,本届亚冬会中国队雪上项目奖牌大增与设项也有一定关系。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就增加了团体和双人同步等多个小项,中国空中技巧队堪称“王牌之师”,最终拿下了多项冠军。
虽然中国队在此次亚冬会的雪上项目收获颇丰,但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雪上项目整体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冰强雪弱”的格局仍未彻底改变。
哈尔滨亚冬会是米兰冬奥会的“期中考试”,对于检验队伍成色、发现人才、锻炼队伍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米兰冬奥会的脚步临近,中国队要想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上取得好成绩,还需认真总结此次亚冬会的得失,制定更精准、合理、高效的备战方案。(本报哈尔滨2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