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用学术研究的态度履职尽责
“只有将自己的最新研究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公共决策服务。”临近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的工作节奏愈发忙碌。
作为经济学家,区域发展和人口流动是陆铭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的议题,他曾带领团队基于制造业灵活就业大数据,开发了能够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岭鹏”先行指数。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催生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也成为他近年来关注的主要对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陆铭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递交了《关于创新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治理模式的建议》。他认为,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日益明显,不仅大幅提升了城市经济运行的就业承载力,同时也彰显了对于稳定城市消费服务的“新民生基建”作用。为此,他建议需重新认知灵活就业者劳动关系,为他们构建包括基本保障与补充性保障在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体制。
2024年,陆铭持续把关注焦点放在推动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方面。
2024年初,上海市普陀区首个外卖骑手星级公寓正式开放。该公寓邻近地铁口,距离外卖骑手工作的商圈不远。房型从双人间到五人间不等,床位租金从500多元到900多元,还打造了一系列公共配套设施。这里不仅成为“骑手新家”,也成为陆铭多次走访调研的地方。
“有了这个住处后,工作上的幸福感有提升吗?收入情况如何?还有哪些设施需要完善?”2024年7月,刚放暑假,陆铭便来到公寓里,拉着外卖骑手、政府管理人员、平台企业代表和项目管理人员聊了起来。访谈之后,陆铭还与同事一起开展了问卷调查,详细地记录了外卖员入住后的收入变化、工作时间、生活状态等数据。
“一张床、一间房、一个家,这不仅让许多外卖员有了稳定的落脚场地,也让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社区的关系更加紧密,许多骑手还参与到了社区的公共治理中,形成了双向奔赴的互动。”目前,陆铭正在带领团队,调研公租房对于相关劳动者职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并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报告,为改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住房条件提供参考。
吉林、浙江、广东……2024年,陆铭去往多个省份调研走访。“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来到城市后,他们老家的情况如何?”新的一年履职路,陆铭还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农村等人口流出地区,今年春节之前,他仍在云南昆明和西双版纳等地乡村调研,了解当地留守人群的权益保障以及闲置土地的利用情况。
今年全国两会,陆铭将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提交建议。“无论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问题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都涉及大量人口的流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希望能就相关群体的保障起到积极的建言推动作用。”陆铭表示。
把学术研究和履职相结合,一直是陆铭追求的目标。他的许多提案都是基于长期研究的数据。“履职要注重把握科学规律,而科学的决策往往以实际数据为支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还要着眼国家发展全局提出具有前瞻性、有长期考量的建议,这是我作为一名学者、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使命。”陆铭说。
沾着泥土味的“数据”
□记者手记
或许因为是经济学家的身份,“数据”是在采访陆铭的过程中出现的高频词。翻看陆铭此前撰写的提案,更像是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字里行间,不仅有大量的数据,还有图表和注脚。
在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前,陆铭曾长期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过去的几年间,陆铭针对上海都市圈展开大量研究,例如为了刻画城市群发展状态,他与团队利用汽车车流数据评估区域的一体化程度,并根据数据结果提出多项建议。陆铭常说,在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时,大数据具有及时性、高频性和细颗粒度的优势。
陆铭的“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沾着泥土味、冒着烟火气的民众期盼。平日里,陆铭还经常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与网友开展交流。他告诉记者,不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就很难促成有民意基础的政策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