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核电检修现场,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

听巡“坦克”、水下“特工”守护核安全

本报记者 刘友婷 本报通讯员 朱丹
《工人日报》(2025年03月25日 07版)

在刚刚结束的中广核广东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第七次大修中,由中广核运营公司研发的特殊“工程师”们大显身手:形似微型坦克的听巡机器人,在安全壳外环廊内灵活穿梭,精准完成核岛内设备状态监测及火灾监测任务;核电厂换料水箱内,水下爬行机器人化身水下“特工”,为水箱内部焊缝拍摄了一组高清“写真”……智能检修机器人正成为守护核安全的“硅基生命体”。

今年2月,在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第五次大修中,“悟空Ⅱ”机器人开启了它的首秀。

随着项目负责人王建涛的一声令下,“悟空Ⅱ”家族8台功能机器人依次深入发电机定转子间隙内部,进行了一场精密至极的“体检”。其配备的发电机状态分析探头能捕捉到定子槽楔发丝级别的细微松动;智能试验系统则实时传输出发电机定子铁心缺陷检测和端部模态分析等关键数据。另外,自主排障功能可保证遇到数据异常情况时,现场工作人员能在20分钟内迅速找到关键问题并解决,全程无需外援支持。

据介绍,传统的发电机解体检修方式需要拆除大量设备,且转子重233吨,长15.38米,与定子的最小间隙仅0.05米,抽转子作业对起吊操作技术水平和协调配合要求极高,稍有磕碰就可能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悟空Ⅱ”的投用,不仅缩短了5天工期,还节省了1100工/日的人工成本。

安全壳作为核电站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安全壳打压试验中的听音检查工作,是一项高标准、高难度的任务。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需在高气压环境下进入核岛,并进行一系列监测、检查工作。在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第七次大修现场,这一难题被“安全壳智能巡检机器人”彻底破解。

安全壳智能巡检机器人又称智能听巡系统,在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的核岛外环廊内,其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安全壳内部的声学信号的实时捕捉,并通过数据分析快速确定核岛内设备状态。该机器人有效替代了人工进入核岛检查的方式,提高了安全壳打压试验的自动化水平,也为核电大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其搭载的火灾监测器通过红外热成像、声音采集等设备,并依托电厂无线5G网络实现实时通讯,为试验现场提供了更为直观、可靠的火灾监测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安全壳表面积约等于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检测机器人需要在如此庞大的曲面上精准定位缺陷,难度可想而知。该机器人系统融合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安全壳的可见光3D建模、全局自动巡检、细部精细检测以及缺陷智能识别等功能。经过多次方案优化,团队已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相当于在足球场上精准找到一粒小小的纽扣,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核电站换料水箱是核电站的安全堡垒,能够在机组出现失水事故时为反应堆提供应急水源。

为确保换料水箱的可用性,核电机组大修期间需定期对其进行内部检查。以往这项检修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工作人员在排空箱内储水后,通过换料水箱人孔进入其中进行目视检查。在阳江2号机组第七次大修中,由中广核运营公司历时两年研发的换料水箱内部检查机器人正式投用。该机器人身材“娇小”,可以轻松通过微小排气口进入到直径12米、高19米的换料水箱内部,并精准穿梭其中,像内科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进行高清视频检查、异物检查及打捞、浮游物清理等各项工作。

“成了!”检修团队看到机器人传输回来的画面后松了一口气,换料水箱内部焊缝表面清晰可见,完全满足视频检查要求。换料水箱内部检查机器人的成功应用,实现了无排水、无人员进入的高效检查。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