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 “科学家粉”需要几步
杨 雪
三年跑两会,一晃成“油条”,几乎丧失上会的新鲜感,直到又听见那来自青藏高原的“召唤”。
中科院院士、青藏所所长姚檀栋委员已是我眼中的“富矿”,科研水平高,又相当有思想。
“您在青藏高原取的冰芯里能看到雾霾吗?”同行提了最后一个问题。姚院士回答可以看到,然后……然后采访就结束了。什么情况?这是多令人感兴趣的线索!我跟上去追问,“姚院士您还记得我吗?科技日报记者……”还没说完,他已说出我的名字。青藏冰芯,话题“高冷”,但整个采访过程就像在聊天,我总能问到点上,他也总能通俗地“科普”一遍我就明白。所以,晚上回报社写稿时也是一气呵成,爽哉妙哉!
后来,揪住姚院士关于基础研究的一点看法,我又采访了他两次。闲聊间,他说他爱西藏,所以研究冰川,“我看你也喜欢西藏吧?”我恍然大悟,我确实对青藏高原情有独钟,所以我偏爱采访他,而且谈专业问题时也没啥障碍。
回忆一下,第一年采访姚院士时他和冰川一样“高冷”,我说我预约过他,他拿出手机翻通话记录和短信确认后,我得以写下职业生涯第一篇关于青藏高原的稿子;第二年他负责小组召集工作一直很忙,无奈我只得抓住小组发言的机会,把他“‘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科技支撑”的观点写出来;第三年,我彻底成为这位冰川科学家的“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