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天津市举行的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柔力球决赛中,北京柔力球队在花式集体项目上,从9支决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而夺冠,这是北京代表团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首枚金牌。柔力球也是第一次登上全运会舞台,因此这枚金牌绝对不一般。
《盛世武韵》逆袭成功
本次比赛,柔力球花式集体项目由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组成,两项分数相加决定最终成绩。北京队以太极风格见长,因竞赛规则中花式集体项目太极柔力球16式评分系数低为0.8,北京队参赛项目果断更换为系数为1.0的套路。队员集训的时间短,技术风格的差异使得磨合起来更加困难。预赛中队员们在规定套路上的发挥并不理想,最终只获得预赛第六名。
对于这段时间经历的起伏与波折,队长王维燕感受深刻。她说:“因为练习的时间比较短,预赛时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回来以后我们通过更多的练习,强化规定套路动作的掌握以及技术难度的磨合。大家在技巧、风格等方面配合力求更稳定、更熟练。”
自选套路是北京队的优势。队长王维燕介绍,“决赛这套动作是新动作,在套路编排上将太极与柔力球很好地结合起来。”比赛中,伴随着极具中华传统韵味的音乐,队员们将太极元素与柔力球刚柔并济地融合在一起,时而舒缓悠扬地轻划圆弧,时而力道十足地跳跃翻腾,尽情展现了《盛世武韵》这套动作的风格特点,从预赛第六名逆袭成功夺冠实在不容易。队员们在为金牌欣喜的同时,更看重的还是柔力球的未来。
群体竞技化战全运
柔力球是典型的民众健身项目,这几年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北京市柔力球代表队是在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和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协助下组织起来的,共有参赛队员17人、教练员2人、领队1人,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柔力球预赛全部6个项目比赛,拿到全运会群众比赛柔力球决赛5张入场券,分别是花式集体、花式双人、花式单人、网式混双、网式男单。
今年5月14日,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柔力球预赛在山西省晋中市开赛,全国共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8支代表队490名运动员参赛。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柔力球项目分为花式项目和网式项目两大类,共计6项比赛,北京柔力球队参加了竞赛规程中全部6项比赛,拿到了5个单项决赛资格。
其实,北京队预赛成绩不是很突出,北京市体育局方面立即给队伍配备了近乎竞技体育运动队的团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战术演练,确保得分点。花式项目聘请了专家和技术团队成立技术分析组,将套路逐一进行修整和改编,对动作的标准进行强化训练,并重新配乐,达到了更好的比赛效果。后勤保障方面,一方面提供饮食保障,另一方面,社体中心为网式队员落实室内训练场地,保障了训练的正常开展,全队群情高涨,团结一心。
尽显太极功夫主题
柔力球讲究刚柔相济,能把太极的功夫展现出来,也是对柔力球真谛最好的彰显。
柔力球其实也叫太极柔力球,太极柔力球运动诞生于1991年,其发明人白榕先生吸取中华文化精华,借助民族体育项目的演变而产生,或诞生于劳动生产,或诞生于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在有关太极理论著作的基础上,于1991年根据太极拳借力打力的原理,经过多次实验改进,他正式发明了“太极娱乐球”和“球拍”两项器械,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权。
太极娱乐球刚一面世时,因其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打法单调,虽有其特点,但知道和练习的人很少。1992年,白榕抱着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屡次奔波于省内各大高校,终于与山西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李健康、张璐、陈民,山西师大教师李小斌、刑怀忠等成立了太极柔力球项目创编组,对这项运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前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认真研究了武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单项目的竞赛规则和竞技特点,极大丰富和完善了太极柔力球的理论和技战术打法,为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次,北京柔力球代表队以太极风格见长,根据太极理念又进行了细致的备战,并最终夺冠,也是为北京柔力球健身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报记者 孔宁 J087
柔力球发展现状
▶1992年
国家体育局正式向社会推出了柔力球项目,并最终将其定名为太极柔力球。
▶1995年
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大、中、小学开展规划。
▶1996年
第三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将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000年
全国老年体协体育工组会议做出在全国大力普及和推广的决定。
▶2003年
全国掀起了参与柔力球运动的热潮。
▶2008年
柔力球比赛列为第八届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项目。
▶2010年
举办首届全国柔力球比赛。
▶到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50多所高校开展此项运动,目前已有31个省市以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00万人参与该项活动。本报记者 孔宁 J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