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服务,需有文化感
烈日当空,棒球赛场二号场却因为是临时看台而没有任何遮挡,观众除了要忍受暴晒,还不得不走出几百米去购买饮料和食品。而棒球比赛所在的天津团泊体育中心,各种指示标识也不算清晰,观众置身其中,难免要走冤枉路。
中国职业联赛的软件水准和观众服务仍是亟待补强的“短板”,全运赛场,这部分的不足更加明显。毕竟,现阶段的全运会还很难将买票看比赛的观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任海说:“观众文化和比赛文化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我们对看台文化重视不够,比赛不是运动员单方面的比赛,一定要与观众互动,才能留住人。”
如今,全运会已经贴上“全民”标签敞开大门,观赛也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方式。全运会比赛不能再将竞技方式和办赛模式停留在体育系统比赛的标准上,应该努力提升赛事标准和精彩程度,突出观赛体验,让观众有享受比赛的满足感。长远看,这对项目的社会化和商业化都将产生影响。任海认为:“不同项目观众群体都有所不同,对这块的市场需求还需要细分,针对不同人群,解说、服务都是不一样的。这项工作不能等到运动会开幕才做,要平时就做研究,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提升商业价值。”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认为,为了增加本地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在项目设置上,不妨兼顾“地域文化”,将东道主所在地的优势项目或特色项目加入进来,“现在奥运会都允许东道主设置本国民众喜爱的项目,那么全运会也可以让各省区市有调整的机会,设项不一定要跟着奥运会走,要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老百姓更关注,国人更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