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 要闻

天津全运会四大看点:群众项目走上赛场 金牌榜退出舞台(图)

//www.workercn.cn   2017-08-27 01:3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张一凡)今天晚上,全运会开幕式就将在天津奥林匹克体育场拉开帷幕。本届全运会预计有大约10217名运动员参加33个大项、417个小项的角逐,可谓是精彩纷呈。作为一场盛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那么,这届全运会有哪些看点呢?

航拍宝坻体育馆。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航拍宝坻体育馆。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看点1:开幕式采用3D投影 结合群众展现中国元素

  除了历届大型运动会都会出现的仪式环节,开幕式文艺展演同样引人关注。本届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展演总时长约50分钟。全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孟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开幕式的亮点,首先值得期待的是3D地面投影和人完美配合的视觉效果;第二就是体育和群众元素的相结合;第三是以天津元素展示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气派。”

  本届全运会文艺展演中,参演的6000余名演员中仅有50名是专业演员,其他均为志愿者。此外,圣火的点燃方式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焦点,本届全运会的主火炬将由谁以什么的方式点燃,谜底将在27日晚上揭晓。

  看点2:大牌选手云集天津 宁泽涛能否王者归来?

  此前场外风波不断的河南籍游泳名将宁泽涛饱受关注。上届全运会,宁泽涛在50米、100米自由泳项目中双双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冠。本届全运会前,宁泽涛在澳大利亚训练,并夺取昆士兰短池赛的冠军。全运会开战在即,宁泽涛能否在天津找回自我,完成王者归来的好戏,值得期待。

  此外,短跑名将张培萌也将在本届全运会之后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本届全运赛场上,张培萌不仅要在100米比赛中与苏炳添、谢震业等接力队友同场竞技,还将与他们一起以国家队的身份参加接力比赛。最后一届比赛,张培萌会以怎样的成绩告别赛场,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告别观众?这些问题都即将揭晓。此外包括乒羽等在内的诸多备受关注的项目,也将掀起一场场焦点大战。

第十三届全运会即将开幕,“点亮海河”活动在天津海河两畔的进行了彩排、预演。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佟郁 摄

  第十三届全运会即将开幕,“点亮海河”活动在天津海河两畔的进行了彩排、预演。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看点3:参赛选手种类多元 群众项目引人关注

  本届全运会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增设了多项群众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这些新增的群众项目中,既有龙舟、舞龙、太极拳、国际跳棋、桥牌、健身气功、柔力球等大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也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轮滑、攀岩、航空、航海模型等时尚项目,更有普及度高的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等奥运项目的业余组赛事。

  不同于传统的“全运练兵、奥运夺金”思路,天津全运会更多的将目光投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将全运会真正打造为群众运动健身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运会国家体育总局还首次邀请华侨华人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赛。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全运会,不仅是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会,还有望成为全球华人运动员的竞技盛宴。

资料图:宁泽涛。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table>中新社</a>记者 潘索菲 摄

资料图:宁泽涛。中新社记者 潘索菲 摄

  看点4:金牌榜退出全运舞台 赛场风气全面净化

  为了淡化全运会的功利元素,让全运会真正成为展示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和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舞台,从本届全运会开始,将取消全运会奥运金牌积分及全运会奖牌榜。全运会成绩、金牌榜的排名,曾一度成为一些地方体育部门的“考评指标”。因争夺金牌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和现象,都严重影响了中国体育的健康发展。此次取消金牌榜,对于各省区市代表团以及运动员个人来说,都能放下成绩压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在赛场上展现出最好的自我。

  有评论称,这项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中国竞技体育“金牌至上”的观念,净化全运会赛场风气。在8月中旬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就提出,要将天津全运会打造成为一届“风清气正、精彩圆满的全运会”。

点击进入中工网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专题:
2017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专题
编辑:王川

更多>>本网独家

更多>>全运最前线

更多>>全运之星

更多>>赛场内外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