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杨妍)“我既是酒店管理者,又是工厂工人”,“我原来是汽车工人,现在是电器工人”。为何有这样的多重身份?因为他们都是“共享员工”。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企业面临人员短缺等困难。从如何有序推进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到如何保障后疫情时代的正常生产经营,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疫情期间,有的制造型企业缺少工人,有的服务性企业因为无法开工又人员冗余。为破解这一难题,在重庆江北区总工会等部门协调下,大力助推企业拓展共享“朋友圈”。位于该区的海尔工业园、金源大饭店通力协作,将服务业歇业期间的多余职工派驻到海尔等企业,从“服务员”变身为“制造工人”。
江北区总工会负责人4日表示,“共享员工”这一模式启动,有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员工在企业中享受同岗同酬待遇,这既解决人手紧缺问题,同时也保障了员工收入。
“我之前在酒店一个月工资4000多,如果不参与共享,酒店歇业期间,我就只能拿基本生活费。在海尔这边工作一个月,也拿了4000多,我觉得不错!”共享员工小张对共享期间的收入表示满意。另一位之前是服务员的小李,更看重共享期间学习的新的经验,增长了自己的阅历。她说:“最开始来工业园区我有点犹豫,怕做不了,但是经过一周培训,我顺利上岗,现在操作已经相当熟练了,挺好的,也算新学了一个本事!”
记者从江北区总工会了解到,目前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项目已基本结束,但是“共享员工”这一模式已得到企业和职工的认可,企业之间都希望这种“朋友圈”能长期进行下去,在企业淡季旺季之间,能在人员配置上相互协调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企业所在地江北区各级工会通过积极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助推企业拓展共享“朋友圈”,通过信息共享,海尔工业园又陆续与长安、宗申等企业签订站点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共享工作,在企业淡旺季错峰用人,同时拓展共享类型,在职工宿舍等场地上开展共享,在后疫情时代抱团取暖,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海尔工业园人力主管告诉记者,“共享员工”模式既能有效分担公司人力成本,减轻运营负担,同时共享期间,员工劳动关系、工资关系及工会会员等待遇保持不变,也确保员工队伍的稳定。对企业、对员工、对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