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档、起步、转弯,凿岩台车旁围了数十名新入职的青年人。在师傅面对面教授后,李德过坐上了驾驶室,操作有板有眼。这是2013年底公司成立凿岩台车班进行实操训练时的场景。
“这是地面上的操练,设备下放到井下操作起来可不容易。”经过几个月的井下操作,凿岩台车班的王帅表示,“凿岩台车在井下与反井钻机一样,开始作业前需要做足准备工作。”
据统计,公司市级以上在职劳模共13人。为充分发挥劳模群体的典型引领作用,让劳模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公司通过建立良好的创建机制,营造浓厚的劳模文化氛围,发挥劳“传帮带”作用。
传承劳模精神的“接力棒”
随着各条战线机械化作业的普及和新进年轻员工的增多,公司制定了“2+1”师带徒培训制度,为青年职工的成长铺设练兵平台,即:每一个班小组配备两名德才兼备、业务能力强的师傅,组成实际操作班,并签订师徒协议,明确师徒职责、教学计划、完成时间等,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平台。
公司继承和发扬传统模式,以工会“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引导和激励青年职工苦练本领,提升技能,力争在岗位上成长成才。师傅和徒弟在自学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一对一”的形式,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职责。
李德过,采矿专业本科毕业生。2013年11月,采矿车间试点凿岩台车机械化作业,李德过踊跃报名,与其他13名青年职工一起签下了师徒协议。通过理论学习和井上、井下的实践操作,李德过已经能完成驾车、布孔、凿岩、装药、爆破等作业。
“劳模结对子”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采矿车间青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营造了“师傅热心传授、徒弟努力学习”的良好氛围,大部分徒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其中一部分青年职工已成长为生产骨干。
从事反井钻机的新入职员工孙哲、许博、复退军人曹亚,经过师傅两个月授艺,手把手教,几个年轻小伙子已经能独当一面。去年下半年,他们共完成了6条50米深的反井钻机天井开拓任务。11天完成一条50米深天井开拓任务,在三鑫传为美谈。
员工素质提升的“孵化器”
“劳模结对子”叫响的不仅是劳模,带动的其实是一大批热爱技术、爱岗敬业的员工。
石正宇是一名助理工程师,也是市级优秀团干部。他走上工作岗位,先后受业于测量工程师严涛,采矿工程师邹胜水、曾玉宝、孙德胜等师傅的门下。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石正宇成长迅速。2010年至2013年间,石正宇先后被共青团黄石市委评为“优秀团干部”、获得公司“十佳员工”等荣誉称号。2014年2月,石正宇被公司选拔为采矿车间技术组副组长。
石正宇说:“师带徒活动是公司给大家搭建的成长平台,更是我们青工成长的快捷通道,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获得的这些荣誉,哪一样都离不开师傅。”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选矿车间在推行劳模示范带头制度时,车间主任刘恒柏对部分青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充满担忧。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优秀才能让团队迸发活力。
“在开展‘劳模结对子’活动时,不仅要向员工传授技术,还要传授智慧和思想,真正增强员工的岗位责任感。”刘恒柏如是说。
公司选矿车间在发挥劳模作用时,想了不少好点子。比如浮选组“师带徒”活动,开展自制器具比赛、老师傅进车间授课等活动,组织陈峰、许山东、邓合汉等导师带徒10余人,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能水平。
企业节能增效的“百宝箱”
今年以来,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公司强力打造“劳模文化”,各车间相继开展了“劳模带高徒”活动,不断完善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加强青工培训和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工快速成长。
同时,公司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广播等宣传手段,讲述师徒故事,在员工中引起了共鸣,确保三鑫“劳模文化”传承到位。
公司在一线岗位设立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对反井钻机班、凿岩台车班、维修电钳工班等一线班组实施“阶梯式师带徒”模式,传授一个、带动一个、帮助一个、辐射一片,让那些品学兼优、好学上进的青年职工成为最大受益者。
2012年,采矿车间技术员丁重朋受同事一句无心之语的启发,自掏腰包购买零配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井下电机车天线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公司井下各中段,提高了井下本质安全度。该智能控制系统被湖北省安全生产技术协会认定为“2013年度中国中部安博会五星级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