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良:强化责任教学 为青少年责任情商注入新概念
//www.workercn.cn 2015-03-25 12:24:54来源:中国青年网江西频道作者:卢勇华

 

  方志良

    中国青年网南昌3月24日电(记者卢勇华)“为什么有的人能发展?为什么每天有人受挫折?为什么有人有成就感?就是因为有的人把四种责任用错了地方,有的人把四种责任用对了地方。”近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4R4P)高校研究所所长方志良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讲述了从大学毕业到研究创立责任动力学的历程。

    方志良是责任矩阵原理、责任动力学、责任现象学理论创始人,创立了中国青少年责任情商(R-EQ)学院大型学习与社交平台。

  年轻时的一件小事发现能力责任的重要性

  “我毕业于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毕业后,只身到北京打拼,因为没有学历背景,那时候做事特别认真。”方志良回忆初入职场时的情景,“那时发现如果我不能跟公司的人打成一片,很多人根本不认可我,有的时候我可以努力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有人给我机会,但当我受到挫折后发现,其实应该做比努力做更重要,因为,应该做能够给自己创造机会。”

  “在北京的时候,我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我们有十几个人一起工作。刚开始没有人喜欢我,我就觉得被孤立了,但我必须要融入这个团队,怎么办?那时候院子里每天早上都掉满叶子,老大爷每天都会六点半起床去扫院子。我要融入他们我就要每天做些我应该做的事,于是我每天六点起床,把叶子扫完以后再出去工作。”通过这么一件小事,老大爷对他有了新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很努力做事的人,具备着一种责任品质。

  “义务责任就是自愿自发,比如义务献血、义务劳动,这些都没有人会逼你、没有人去强制你做的,但是你会做。后来我就发现另一个是能力责任,就是努力做,发挥自己的能力,拼命把这个结果做好。”经过一系列的研究,方志良发现,这两种责任模式是很好的组合,这是两种责任,如果你只在乎能力责任,义务责任却做不好的话,照样发展不了。有的人只在乎能力责任,在职场,他努力工作,但是同事或者(其他)部门需要他的帮忙,他不肯伸出援手,只知道他自己好,却不知道让别人好。这样也很难发展下去。

  “这是我研究责任动力学最初的理论,后来通过十五年的发展我把它发展成了四种责任,再通过一种公式和符号把它表述出来。”方志良表示。

  4R4P四种责任四种力量的管理理念

  责任是人的一切社会行动在社会关系中的评价总和。而理性责任则分为四个维度:角色责任R1、能力责任R2、义务责任R3和原因责任R4。“角色责任是井然有序、遵守规则的秩序美;能力责任是持续改进、积极进取的进取美;义务责任是成就他人的心灵美;而原因责任则是自我修炼的生命之美。”方志良向记者解释了责任在人身上的作用。

  方志良表示,每一种维度的责任都是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一整个团体。在认识新的责任模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到,其实人类的责任体系是建立在驱动和约束机制的制衡下。不同情境下产生不同的责任形态需求,同时亦构成了不同的力量形态表征。

  “管理责任对理性责任有了一个深入的认知,就完全可以运用它们作为管理工具。这种管理工具称之为RDS责任驱动系统,是对4R4P理论的企业管理工具版以及管理咨询工具的实践延伸。”方志良表示,身在职场,我们应当着重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也就是义务责任。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被后人记住,只有多成就他人才能让他人记住自己。

  国内高校首次将责任动力学应用成果作为提升课程

  今年,全国首批应用型高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迎来一门全新的课程《责任动力(4R4P)学》,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将发展中的责任动力学应用成果作为提升课程开设。

  《责任动力学》运用数学、逻辑学、动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综合剖析人的一切责任现象,还原责任的本质奥秘,最终实现用数学公式统一责任现象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月2日,课程创始人方志良从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现状入手,结合《责任动力学》理论,进行了课程的讲授。

  课堂上,方志良介绍完责任动力学4R概念后,和场下学员积极互动,让大家举例说明生活工作中的不同现象分别对应责任动力学(4R4P)的哪种现象,大家在相互间的讨论和互动中深刻认识到角色和角色责任、能力和能力责任、义务和义务责任、原因和原因责任的颠覆性区别和联系。“当这一系列词语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思维方式就会变得更加理性。”方志良说。

  据了解,《责任动力学》创造性使用数学、物理学和逻辑表达式演绎出责任特征值,责任高阶与低阶音符和弦特征规律,潜藏在责任低阶与高阶之间的责任动能与势能的力量。在理性责任思维范式下责任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门可衡量、有标准的现象学理论。

  “高校学生的最后一堂课将是责任动力学,怎样能在未来实现从职场菜鸟到金凤凰的转变,通过这个平台的学习让他明白未来如何在应该做和努力做、必须做和选择做之间完成一种切换。”方志良向记者介绍了《责任动力学》对大学生的作用。


编辑:李雪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