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研究传统、体验生活,这样他创造出来的艺术才能有根、有缘。从张志国的国画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多重体验,他的书法作品不散乱、不张扬,整体浑然却不乏个性。”看过张志国的作品之后,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曾这样评价。都说“字如其人”,这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对于书画学习,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
练字 始于罚抄课文
因为不好好写作业,张志国从小没少被老师罚抄课文,颇具书画天分的他渐渐找到了写字的快乐,在惩罚中有意识地练起字来。18岁时,张志国开始拿起毛笔,正儿八经地临帖、练字。20岁时,张志国结识了李铎、王遐举等书画大师,并在他们的指点下不断进步。“有时我经常对一个字的写法苦思冥想,但是也会在不经意间有所感悟。比如当我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我可能会留意到路边店铺的牌匾,当时就会有种顿悟的感觉。”
张志国的字洒脱大气,朝气中又能见其沉静苍茫。问起作品如何“脱俗”,张志国表示,“很多作品都难以给人艺术的美感,原因就在于他们只重视字形和布局,缺乏情感,或者说并未了解其中的内涵。”
书法 体现综合素质
张志国常说,书画家要有诗人的情怀和哲学家的思维。“年轻时懵懵懂懂,总觉得写好字最关键的是掌握技术,后来我明白,在熟练掌握基本功后,还要博览群书,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时毛笔就是知识、内涵和情感的出口,字就是整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这就是张志国一直希望纠正的中国人写书法的“误区”,“历史上最好的书法家都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只有高修养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年的作品。现在写字的人很多,但是却再也无法超越古人,原因就在于现代人太过重视技术,而忽视内涵。”
“临帖”是书法爱好者的必经之路,但是张志国提倡“读帖”,而非一味临帖,“练字的时候如果看一笔写一笔,那水平永远提高不了。但是当我们把字帖读懂了,明白了它的框架结构、笔画顺序和含义,再写起来就会感觉游刃有余。”
画展 个人艺术总结
走到“知天命”之年,张志国正在筹备自己的个人画展,数十幅精挑细选的新作,将集中展示这位艺术家对于书画艺术的独特体会。在九月的展览中,观众会看到他的书法、绘画和他自己创作的诗词,还会有少许摄影作品,“与其说是个展,不如说这是我艺术上的小小总结。”
张志国,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自幼喜欢书法、绘画,并长期从事书法美术工作,其书法飘逸、超然,行笔自如、洒脱。曾出版《笔情墨趣》、《中国书画家张志国》、《心法自然·张志国卷》等书画集,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多次在报纸、期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