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学:我更看重《清网行动》的社会效益和口碑
//www.workercn.cn 2015-01-13 13:42:51来源:新华娱乐作者:

  公安大戏《清网行动》前段时间登陆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后,取得了出色的收视成绩。该剧由李诚儒、韩青、李勤勤、毛俊杰等众多实力演员联袂主演,展现热血警魂,书写英雄赞歌。剧情紧凑,明星云集,场面震撼固然是该剧开播即火的几个因素,但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配乐均为原创,主题曲《忠诚》由著名歌手韩磊演绎,插曲也均为原创,很好地配合画面和故事情节,其中由谢家学作词,苏伟作曲,青年歌手桑紫菲演唱的剧中插曲《让爱有个结局》便是其中一个代表。谢家学不仅是《清网行动》剧中插曲的词作者,还是该剧的出品人,该剧的出品方之一北京大都新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大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谢家学是大都集团的董事长。

  作为出品人,谢家学更看重《清网行动》的社会效益和观众口碑

  公安大戏《清网行动》自2014年12月在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开播后,收视率可谓“席卷”全国。该剧以全国公安机关声势浩大、成绩卓著的“清网行动”为背景,再现了这场专项行动中惊心动魄而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众多网友纷纷为这部作品在网上点赞,表示“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公安戏了”。而这部带来诸多热效应的《清网行动》的精良制作得益于北京大都新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这与公司的强大实力和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北京大都新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大都集团全资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唱片制作,影视剧策划、投资、制作、发行及艺员经纪方面的开拓,着力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强大影响力的作品。《清网行动》便是其中一例。谢家学对高飙的收视率和可以预见的回报并不在意。作为投资人的他更关心一部影视作品的社会效益和观众口碑,完全颠覆了关于商人重利的“习惯思维”。谢家学认为弘扬真善美的文艺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匹配,“主旋律作品太少了,好的主旋律作品更少!”

  谢家学坦言当初投资《清网行动》主要是看中它的题材,“我喜欢两个题材,一个是公安题材,一个是情感题材。几年前,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约7个月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以“全国追逃、全警追逃”的力度缉捕在逃的各类犯罪嫌疑人 。这是建国以来公安部采取的最大规模的追逃行动,其规模之广、时间之久、战果之大、影响之深远,可谓前所未有。《清网行动》的故事结构以虚拟的东州清网办为主线,多种案件故事穿插其中——拐卖儿童案、电信诈骗案、贩毒案、贩枪案、贪污案、古董走私案等一系列的案件构成《清网行动》的主要故事内容。如此独特而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让《清网行动》在公安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

  所有作品都有生活原型,谢家学在创作上从不“凭空臆造”

  虽然早就身家过亿,但谢家学始终给人邻家大哥的印象,许多被他施以援手的“路人”也许至今不知他姓甚名谁。他不是故作神秘。他的低调只是骨子里的一种淡然、超脱。比如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词作家,曾与知名作曲家卞留念、刘青、赵江等人合作过《思念》、《回乡的票》、《思君》、《最美的茉莉》、《幸福的家》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他除了不取一文之外,还特别懒得理会什么个人名气、乐坛地位。他不看重这些。有人侵权,他被动应战,杀手锏竟是这样的话:有本事让我和他(侵权者)半个小时现场写一首歌,真伪立判。《清网行动》中有一首插曲《让爱有个结局》,是由才女歌手桑紫菲倾情演唱的,那空灵清澈的声音,让意境一下子就表达了出来——“爱过就要珍惜,经历就有回忆,让我们一起撑起爱的天空,让爱有个结局……”这首苏伟作曲的歌,是谢家学早年的一首词作,灵感来自他熟悉的一对恋人的分手故事。谢家学的所有作品都有生活原型,在创作上他从不“凭空臆造”或“无病呻吟”。 《思念》的歌词情真义切,源于他对外祖母深深的爱

  在谢家学看来,苦难和磨砺本来就是“生活”应有之义。所以他才不以为意,乐享其苦。年少时的困苦经历、外祖母爱的教育,造就了他坚忍不拔、宽厚仁义的性格,感恩图报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和不悔追求。说到经历过的苦难,谢家学总是一笑而过。诗人的本色常使他格外关注细节和情绪。在政治运动频繁的年代,谢家学因“出身”不好屡遭生活的打压,最苦最累的活儿他都干过,起猪圈、挖河道……回城后,在医院烧过锅炉,给电信局当临时工挖坑埋线……然而最令他痛苦和窒息的是“文革”中一度“连劳动的权利都不完整”。那时候,谢家学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哀莫大于心死”。

  当然,他不会安于“心死”。劳动之余,谢家学大量阅读马列著作、偷看文学名著,胸中跃动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文化砸烂了,求知的心依然;精神摧毁了,灵魂还在。谢家学说:“你们想象不到也无法体会什么是‘饿’。我曾经为了吃饱饭跟别人打赌,一口气吃了3斤窝头,最后怎么着——”谢家学站起身,微微后仰,双手捧着肚子,一挪一蹭地走了几步,“连腰都不敢弯,怕肚子爆炸!可比这一切痛苦一百倍的是:你连劳动的权利都没有。那是什么滋味?那是灵魂都要窒息的感觉!”

  无论怎么难怎么苦,谢家学心里的那盏灯始终不熄,而点燃这盏精神和灵魂之“灯”的人,便是他的外祖母胡秀贞。“我是姥姥养大的,姥姥也养育了我的精神。”谢家学说。胡秀贞老人1909年出生在河北蓟县,一生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谢家学的母亲。女儿两岁时,丈夫就离开她去了台湾,这一走音信全无,再未谋面。女儿成家后生了6个孩子,胡秀贞帮着女儿拉扯大这6个孩子。谢家学说每天的中午11点到下午一点半是“姥姥时间”,这个规矩雷打不动。谢家学说:“这个点儿,我哪儿也不去,只陪姥姥。”谢家学是胡秀贞老人第二个外孙子,打小跟姥姥一起生活,他管老人叫“娘”。

  谢家学说他和姥姥的感情超越世间一切,也孕育出自己的大爱之心:“姥姥整整守了65年寡,在我看来这也是她深深地爱了65年。姥姥没教过我恨,只告诉我什么是爱;没教过我什么是苦,只教我尝过什么是甜,告诉我什么是感恩。”谢家学吟诵起她为姥姥创作的歌词《思念》:“窗外已见桃花盛开,与君分别已数载。如今不见君的身影,只闻桃花开遍了又重开。秋风吹来阵阵凉入怀,花儿凋谢雪袭来,孤影独望那窗外寒,又是一年一年的苦冬来。这燕子啊,它飞去又归来,不知你踪影何在……让我为你望穿秋水,你却是知音杳无,啊,燕子啊,它飞去又归来,叫我何奈何奈。” 感恩与回馈社会成为了谢家学的一种生活常态

  生活中的谢家学是仗义的人,经历过知青生活,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打拼,经历了商海的沉浮,他看事待人别有一番味道,这些年,他一直在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回馈社会。他曾在1998年的洪涝灾害中亲自驱车赶往湖北省,为当地灾民捐助救灾物资。谢家学做得最多的其实都未见于媒体,甚至连亲友都不知情,比如他和司机驾车旅行,看到一个在荒野中等长途车的男孩,他会给他几千块钱并把孩子送到学校——完全是一个简单的善念,这样的事做多了,便成为一种本能,就如他的创作,是本能的感动和自然流淌的泪水驱动他夙夜思索、诗兴勃发。2005年初他通过媒体报道,得知陈健为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英雄金训华烈士常年守墓,生活清贫,其妻患严重肾病无钱医治,他被这种重情重义的行为所打动,遂为素不相识的陈健之妻捐助了几十万元来京做换肾手术的费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又通过各种渠道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捐款。这些年,通过他的救助,最直接的是换来了5条生命的重生。对此,谢家学不愿意多讲,他说:“这是我应该做的,通过做这些事,我也有很多的感悟,也写出了很多歌词。”

  谢家学目前正在创作长篇小说《浅浅的海峡水》,是以姥姥的情感和人生为原型,以此讴歌人世间真挚的爱情、亲情、友情,表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文、同宗的炎黄子孙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谢家学表示,自己还有很多创作计划:“写剧本写歌,我乐在其中。”


编辑:段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