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电台,成员为黄少峰(主唱)、曾宇(吉他),华语乐坛知名制作人。曾为周迅、徐静蕾、陈奕迅等艺人制作单曲及专辑。在火星电台决定携新单曲《Zoo》重新从幕后走到台前之时,@音乐进行时的邓柯在北京东二环外的飞行者唱片公司,见到了火星电台的曾宇(@曾宇_飛行者 )和黄少峰(@黄少峰迟)二位老师。半小时的专访进行得很顺利,曾宇口若悬河侃侃而谈,黄少峰看准机会一针见血,以下是访谈实录:
邓柯:火星电台也算华语乐坛的资深幕后人士了。二位在这个时间点出片,有什么深意吗?
曾宇:我们一直做幕后,2014 年的时候想酝酿一张EP,但平常都太忙,只能一点点做。15年总算做完第一首歌。我们俩 2000 年开始就在一起做音乐了,但中间各自分开过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做公司(曾老师是飞行者唱片总裁),他当时也在做电视剧、电影,也在做工作室,包括和王学兵合作的工作室。
后来有一阵忽然觉得,我们应该再在一块做点东西,那已经是2011年了的事了。从 2000 到现在,我俩对行业、对音乐制作的认知都发生了变化。自己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接的活、做的别人的东西又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已经想得比较清楚了,所以觉得现在是个适当的时机,该做点自己的东西了。
其实去年 Eason @陈奕迅所长 那张《Rice & Shine》就把我们又带回到大众视野里了,如果快的话,当时就该顺手把自己的单曲给发了。我们当时已经做出来了一些音乐,但还是觉得不够好。我们还是想再多尝试新东西、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就一直打磨,磨到现在,才终于找到了方向和感觉,才觉得可以发出来了。
邓:音乐产业经过十几年的衰退,已经到了要从谷底强势反弹的时候了。这是您决定在此时回到台前的考量因素吗?
曾:当然有考虑。此前大众更多地在盲从主流媒体,而现在大众已经开始听一些音乐性更强的作品了。独立音乐兴起、网络音乐繁荣,公众逐渐开始有自己形成独立审美标准的能力,这是好事,也是个好时机。
邓:刚才您提到作为音乐人和制作人,在立场和音乐态度上的区别。我听了您的《Zoo》,实验电子的味道很浓,您对风格的选择和定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是纯粹因为喜欢,还是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市场需求?
曾:其实我们一直在找一种方式,能把流行音乐更好地用中文表达出来。至少站在我们的审美体系上看,我们的作品是合适的、合格的,也是时髦的。这个东西并不好找,我们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尝试才找到的。我们这种风格是不能应用在主流艺人身上的,它的实验和冒险成分太大。
邓:您也是飞行者的老板,自己出道以后,会如何处理自己和旗下艺术家、乐队、歌手之间的关系呢?
曾:我分得还是很清楚的。我是双子座,我可以把很多事情相对独立地区分开来。火星电台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从@飞行者唱片PilotMusic 的渠道走,我们应该算独立制作。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害怕像你说的那样,出现音乐上和经营上的混淆。我做公司很多年了。而最关键在于,我们的出道目的不一样。我们做火星电台,目的不是为了吃饭,也不是为了和很多人去竞争。我们只是把我们想做的音乐带到大众的视野里,听众可以选择喜欢不喜欢。商业的目的没有那么强(邓:嗯,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任性地去做音乐?)对(笑)。
反过来讲,做公司时我会很考量商业因素,但做火星的时候我就会放松得多。
邓:您之前在运营飞行者唱片时就有过很多跨界合作,比如旗下@咖啡因乐队 就为《我叫MT》制作了插曲。火星电台之后的发展会考虑做得跨界一些吗?
曾:看缘分吧(笑)。我觉得我们俩这个岁数,可能接触的人还是少。我们还是会在制作和作品上去打磨,目前没有跨界的想法但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我觉得我们的作品,除非有人来主动聊合作,否则应该不会去主动去拓展那些新的模式。我们没有太多必须需要「火」的压力,但我们希望大众能够听到。现在这个时代,你不去做,大众连听都听不到。不一定强求你喜欢,但至少公众应该能听到,然后再去作出评论。
(沉默良久突然发话的)黄少峰:主动分享,不强买强卖,就这样。我们也不拒绝任何形式的合作,但前提是相互适合。您别拧着。我希望想来和我们合作的人,都是对我们火星电台的制作能力和生产内容都很了解的人。
邓:接下来有没有比较确定的计划和时间点?单曲、MV、专辑会什么时候发?
曾:初步想法是一月份先把MV发了,第二首也准备好了,不会等很久。然后会着手去做EP,这张EP会有六首歌。
我们现在还在考虑玩一些形式,当然具体的方式还在讨论中。到时候我们发行的 EP 可能都不是 CD 了,有可能是个文件,不一定是用下载的方式,可能是U盘。把工程文件直接放在里面,让大家去「玩」。我们会在 2015 年上半年把这个事情搞定。(邓:您说的是不是类似郑钧的《作》?)对,那个《作》也是我编的,虾米做了一个 Remix 的活动,那就是个很好的尝试。这次我们想在发行阶段就把分轨放出来,再玩出点花样。这对于用户应该是个很新的形式。(邓:留给用户的丰富的Remix素材,让大家去玩?)对,我们本身这一张基本就是电子音乐。我们会用Ableton Live 的工程放出来,可能还会和 Live 合作。
(深刻剖析并作阶段性谈话总结的)黄老师:我们的音乐就是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生活内容的Remix,现在拿出来欢迎大家再去 Re-Remix ^_^
邓:有没有一些演出,包括参加电音节的计划?
曾:演出的话,这张 EP 做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会安排一个演出的系列。到时会把编曲再做得有些变化,毕竟我们的作品是电子乐,演出则需要更乐队化一些,但演出还是会有很多电子元素,也会有视频制作。EP 发行之前我们就会开始排练,但我们会从 LiveHouse 先开始,还没想过音乐节。而且我们不太想把演出作为常规工作,不想像好多乐队那样把演出排得那么满。只是想作为娱乐,把精力更多地放在音乐的质量上,让观众感受得更深。
邓:您之前掌舵的飞行者唱片涉及的业务很多,不光做乐队、还做培训,会不会以后像摩登天空那样往全产业链上发展?
曾:我做公司是想解决音乐人面对的问题,解决行业带来的根本问题,但这很难。所以我们一直在做建设工作。大家现在看到飞行者唱片有学校、琴房,有排练室录音棚,我们也做巡演、音乐节。但即便干了这么多的事,我也不觉得一个公司能把音乐人从头到尾的问题解决掉。那我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有新的规划战略,会往产业链啊、业界生态这个方向去做。我最终的目的,也是我做公司的初衷,就是想解决音乐人的问题。我想打造一个环境,让音乐人在里面只需要考虑创作、表演,不用想更多的问题。有很多公司也会这么说,但其实做不到,他们旗下的艺人还需要自己去社交、去打拼。
邓:那火星电台以后会介意和其他唱片公司签约吗?
曾:看形式吧。在我看来「约」是个很浅的东西了。
(谈到这个问题时兴奋起来了的)黄老师:我已经签了十年约了,我现在不想跟任何人签约了。合约已经变成了约束了。之前我们火星电台和唱片公司签了十年约,结果就是所有「友司」的案子全都接不了,而你又养活不了我们。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还好现在我们现在生活都有保障了,我们也不把这个当回事了,但反而我们会把这个问题看得更清楚。
曾:我觉得艺人还是分几类吧。有些艺人还是能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给他们提供了许多的工具和机会。但有些艺人就不行,他就需要和唱片公司签约。
我准备的问题二位老师很快就回答完了。但本着认(si)真(chan)负(lan)责(da)的态度,我又和二位老师就一些业内问题展开了讨论。节选部分精彩观点和诸位分享:
——有关网络——
曾:我们俩很奇怪,虽然身处时代的转折点,但我俩都觉得互联网很麻烦,我俩的豆瓣、虾米都很少上,建个站就放在那了……
(凝视着我的眼睛的)黄老师:所以才要麻烦你啊
——有关媒体和听众——
曾:很多现在的乐评还是歌迷心态。乐评应该心怀责任。当下中国听众对音乐抱着这样的态度,和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媒体引导是有关系的。
听众的态度都是「我要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但音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喜好之分,投射在情感上的方向不同。还是希望大家对音乐抱有一个开放的态度。
——有关干活——
曾:说实话我俩混到现在,做音乐本身也不是那么占时间了,不像别人一张专辑要做一年似的,没那么费劲,大家也很放松。
但我俩现在做活也相对挑一下。我们不是那种“全活儿制作人”,你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我们也不高产。你真的喜欢我的东西咱们再聊。要你们只是因为你知道我们给周迅陈奕迅做过东西,但你不知道你自己要什么,这活我们也没法接。
(对此问题深以为然的)黄老师:必须挑了解我们的。不然我们付出了劳动吧,又不能不收钱,可他要是不喜欢吧……内个,总之必须挑了解我们的。
邓:咱们进行得差不多了,二位老师对稿子有什么要求吗?
(冲我露出微笑的)黄老师:有啊,你多帮我们评测一下啊,推广一下啊。
邓:好啊应该的。这是我的微信微博知乎帐号(利用一切机会做自我推广乃自媒体运营第一要义)
黄:什么叫知乎?
曾:就是梁欢出来的那地方
邓:我还给梁欢写过一篇东西
曾:我还给他写过一首歌
邓:《前任吐槽曲》?是他写的词曲吗?
曾:对,我编的。当时和他聊了很多,他是个特别有头脑的艺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就有资格自己去独立运作自己。他自己就是一个小公司。
(看着手机兴奋的)黄老师:@知乎 是个 APP 啊……
——酷老板手下有酷员工——
我:「有照片吗?」
宣传:「不多……」
我:「那发专访时贴什么?」
宣传:「虾米上有几张」
然后我上了虾米,一共有三张。其中两张还是漫画:
访谈就是这些。
不过@火星电台的新歌《Zoo》真赞, MV也请了著名DJ和VJ操作制作,非常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