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将迎大结局 故事有年份理想不隔代
//www.workercn.cn 2015-03-25 08:50:46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夏至

  原标题:故事有年份 理想不隔代

  明天,56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将迎来大结局。这部根据路遥原著改编的剧作自开播以来,收获了不平凡的社会关注度。新浪微博上,观众对该剧的评价语中,有关“理想”的内容多达13万条,远远多过“苦难”“贫穷”这些词汇。从1986年小说出版到如今被搬上电视荧屏,时隔29年,时代虽更迭变迁,来自普通人的生活理想却依然具有感召力。

  80后观众——

  “老土的故事”有共鸣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标准的60后。对不少80后观众来说,他们其实并不熟悉剧中提到的农村,不了解当年的饥饿与贫穷,但意外的是,他们却从这个看上去有些老土的故事里,从主人公孙少平的理想主义中,感受到了共鸣。

  故事里,孙少平生于贫寒家庭,却痴迷于文学名著,并受到小说里保尔·柯察金式人物的影响,固执地追求自由和精神世界的充实。在不少观众眼里,孙少平不满农村生活现状,坚持出走的状态,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曾有过,“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离开家乡,总想着出去看看,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形容孙少平,有着诗者浪漫、儒者风范和侠者情怀,“他用阅读与思考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身上有着不服输的青春气息、勃发向上的理想激情、永不气馁的韧劲与尊严。”

  也有人觉得,孙少平的理想者形象还在于,这个文学青年并非今日所谓的“文艺青年”可以匹敌。27岁的银行职员刘木月也出身农家,在她看来,孙少平不是只会形而上思考的人,说而不做,“他离开家庭出外打工,每月还给家里寄生活费,他没有因为理想而放弃责任。”在当下,这种理想主义依然没有过时,能让人反思警醒,“虽然面对现实有妥协,但他做事的逻辑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如今所谓坚持自己文艺理想的人,有多少人能像孙少平一样去吃苦耐劳地拼搏?”

  80后主创——

  从孙少平身上看到自己

  宜勒图是该剧编剧团队的一员,她选择撰写孙少平的部分,因为觉得自己更能理解孙少平的处境。

  宜勒图是一名标准的80后,但却在孙少平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孙少平高中毕业后,明明可以选择回到村里给哥哥的砖厂帮忙,过富足的人生,但他没有。”她也和孙少平一样,为了理想选择离家北漂,从宁夏安稳的生活里跳出,同时放弃社会学科的背景,转行当了编剧。

  面对小说里孙少平大段的心理活动描写,宜勒图一度有些犯难,“小说中,抒情式的感慨经常出现,作为小说这能提供想象和引起思考,但电视剧是视听产品,如今的观众已经无法接受说教。但我也不想因为收视率的考虑而削弱人物身上的文艺气质。”她从不少前辈那里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青年确实会见面交换书籍,当众朗诵诗歌……最后,经过和编剧团队的反复沟通,电视剧里保留了孙少平出现时的原著描述,也没有减少孙少平与田晓霞见面时互相朗读诗歌的桥段,“一个理想型的人物必然会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可能与常人有所不同,但这就是他的特色。”

  浓浓的理想主义情怀,还体现在哥哥孙少安身上。剧中,这个人物的戏份有了明显加重。据总编剧温豪杰透露,除了有剧情连贯性的考虑,还受到了时代对理想认同之改变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人人争做文学青年,对文艺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很狂热,有很多孙少平这样的人物。但剧本的改编还必须考虑到现在的观众,人们会更认同孙少安的理想,他的理想看上去也许微不足道,就是让身边人过上好日子,而这恰恰是每个普通人向往并可以实现的。”

  文化学者——

  “底层奋斗”永不过时

  几乎每个热衷于在网络上给《平凡的世界》冠以理想之名的观众,都提到了自己与剧中人物相似的处境。

  山东济南的网友“心如止水7715”就不无感伤地提起自己年轻时的理想主义,“也曾在黄山彷徨,也曾在北园大街徘徊,也曾体验云南之艰难,也曾在泉城广场伫立泪湿眼眶。”这种感同身受,让她对剧中人物的奋斗故事颇有共鸣,也再一次借由电视剧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考。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看来,小说故事里所凸显的城乡差别和从底层开始的奋斗,在计划经济时代和今天都现实存在,它“鼓舞着不同时代处境不好的青年”,这也是孙少平和孙少安的理想能够跨越时代而被讨论的原因。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则认为,人们会一直需要《平凡的世界》,归根结底还在于故事里的人物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孙少平精神的昂扬和人性的光辉,他是一种个人英雄式的存在,而他的故事则让大多数有志而不得的人们,得到了心灵的抚慰。”

  路遥文学奖发起人、《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甚至觉得,电视剧版本的改编太过姗姗来迟,“虽然时代改变了,但孙少平和孙少安追求理想的宝贵品质没有改变,人们对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没有变。这个时代依然有无数的底层奋斗者,他们的人生理想不应该被忽视,需要被鼓励,《平凡的世界》再一次鼓励了人们要相信人生奋斗,相信坚持理想的价值。”

  补白

  “外星人”

  真的来自原著

  昨晚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一幕外星人的画面引起了观众的注意,甚至出现不少质疑声、骂声。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故事讲的是陕西农村,怎么就冒出了外星人?对此,该剧导演毛卫宁回应,这一情节并非剧组“脑洞大开”,而是确实按照路遥原著进行的还原。

  剧中的外星人画面出现在孙少平因田晓霞过世而悲伤过度,来到二人曾经相约的树下,抱着最后的希望期待晓霞的出现。在梦境中,孙少平看见了外星人,并与之对话。据毛卫宁介绍,这一情节在路遥的原著中就有出现,剧组方面最初也很犹豫是否要据此拍摄,“路遥的这个神来之笔是有意义的,是让孙少平的悲痛有了一个寄托,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尊重原著。”

  毛卫宁解释说,由于路遥写作的年代,中国刚刚引进美国科幻片《星球大战》不久,因此剧组的特效选择了还原《星球大战》中的外星人形象。虽然这个情节出现在这部农村戏里确实让人吃惊,但毛卫宁表示小说确实摆在那里,“观众可以去重读小说,会知道这不是我们随便乱加的。”

  在小说原著中,孙少平“看见”外星人的情节出现在第三部第36章。


编辑:段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