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该得威尼斯金狮奖”,1994年首次看完“阳光”,自认“非常激动和服气”的焦雄屏写“小纸条”告诉姜文。从那时起焦雄屏就确定姜文是中国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反映了时代与个人之间的某种困境,无论美学还是制作上,都引领中国电影跨出一大步。”“阳光”公映二十年,姜文作品在杭州举办研讨会,4月16日,姜文作品走进浙江大学,谈到对历史、民族和个人的审视,姜文聊起了时下最热的“萌”,“萌激发催产素的分泌,让人心里产生爱,萌了就招人喜欢,观众就买账,但事实上,无论萌还是感动都不能带来理性思考。”
首次见面姜文“气势如虹”
焦雄屏:他的作品引领中国电影跨出一大步
台湾“电影教母”焦雄屏与姜文的首次见面在香港,因为《大太监李莲英》,导演田壮壮和男主角姜文来到香港,在好友田壮壮的介绍下焦雄屏认识了姜文。“第一次见他,他气势如虹”,焦雄屏回忆,她问当时已和几位知名导演合作过的姜文“你最期待合作的导演是谁”,姜文答“我自己”,九十年代初,导演门槛比较高,演员跨界做导演并不常见,焦雄屏被这一回答“震慑”。此后不久,1994年,两人在第五十一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重逢,姜文合作了自己最期待的导演、带着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了威尼斯,焦雄屏则带了蔡明亮的《爱情万岁》。电影节上,两部影片均有斩获,《爱情万岁》摘得金狮,“阳光”拿下影帝。
因为在威尼斯没有看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焦雄屏特意请姜文为她和台湾知名作家蒋勋放映“阳光”。“非常激动,非常服气”,回忆起当初刚看完的震撼,焦雄屏表示她给姜文写了小纸条“得金狮奖的应该是阳光”。二十一年后,那晚她和蒋勋看完片后的愉快还历历在目,“蒋勋很高兴,一路唱着他所知道的大陆歌曲,在月色中回到酒店”。焦雄屏告诉现场观众,从那时起她就确定姜文是中国影坛最重要的导演之一。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一步之遥》,在焦雄屏看来,姜文作品横跨中国历史,反映了时代跟个人之间的一种生存困境,个人努力挣脱环境维持个人尊严,寻找生命力,“在个人价值的表现上,个体为尊严所付出的辛酸、血泪甚至生命让人震撼”,焦雄屏坦言,姜文作品无论美学还是制作都引领中国电影跨出了一大步,“姜文电影美学惊人,他选择了非常不妥协的方式,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思维方式,制作价值上也有非常惊人的成就,比如《一步之遥》,达到国际顶尖水准。谢谢他带给我们那么多有趣的作品。”
在对个人命运的凝视中显映历史
戴锦华:姜文是唯一让我保持期待和信任的中国导演
“我坦率地说姜文是我唯一保持着期待、信任和不放弃的中国导演。”研讨会上,戴锦华谈到她心目中的姜文,“作为国际知名导演和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很少有导演做到姜文这个程度,20年之后仍然保持着对电影原初的爱。”戴锦华认为,最初很多人走进电影、拥抱电影的时候对电影的爱是一份很强大的力量,但是后来很多人慢慢被夹杂的东西左右了,一些夹杂的东西凸显出来了,但从“阳光”到“一步”,姜文作品里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保持了那份爱和忠诚,这是她始终保持期待的原因之一。
姜文五部作品年代跨度很大,题材各异,面目各异,戴锦华眼里,高度的个性化的精神内核确始终延续,有一种姜文对自己生命体验的忠诚,姜文拒绝给自己、给世界、给类似的经验一种廉价的抚慰。更让戴锦华喜爱的是五部电影中,在大的寓言和社会意义下,姜文执着于个人命运、个人生命的故事,在对个人经验、个人命运的凝视中,历史显映出来,而这种历史很多时候是被各种官方的、主流的叙述已经空洞、僵死的历史。“姜文作品中个人生命故事表现出来的是喷发和受阻,就是青春生命的喷发,但同时是一种极度遭到阻塞的生命经验,喷发和阻塞极度紧张当中,姜文获得了他个人艺术生命的一种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姜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导演,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电影不见得非得让人感动
姜文:“萌”和感动不能带来理性思考
“我也当过几年学生,没太好好珍惜”,4月16日,姜文作品走进浙江大学,姜文告诉台下学子,大学最好的时光就是学习交流,碰到老师应该多问,提问无所谓对错,“没必要把自己的话捋顺了再聊,碰撞的过程更重要。”
无论《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此后的每一部作品,姜文始终拒绝寻找容易且惯常的路径,作品中始终拒绝廉价的煽情,诚如戴锦华教授所言,“姜文拒绝给自己、给世界、给类似的经验一种廉价的抚慰”。理性和独立思考在他看来非常重要,“感动、流泪并不难,难的是让人思考,用理智明白发生了什么,如何用理智解决这个问题,明白这个民族在干嘛,你在干嘛,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或者不是。”
泛娱乐化的社会环境下,姜文笑言,自媒体时代其实是“自萌时代”,人人想萌甚至装萌,谁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小孩撒娇,而且撒娇有效,这甚至成为一种社交方式,“萌是什么,萌激发催产素的分泌,让人心里产生爱,萌了就招人喜欢,观众就买账”。但姜文却认为电影不见得非得卖萌或者让人感动,让人思考也未必不可,“实际上,感动和萌并不能带来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