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乘客从车窗里丢往滇池里的垃圾。记者王宇衡 摄
湿地——滇池边飘起的绿色带子,犹如滇池之肺,呼吸之间,净化着滇池的水质。在人们赞叹绿色湿地之时,却也有极不文明的现象发生。记者看到:有人从高海路上,直接将垃圾丢到湿地中,有人则因为钓鱼带来了垃圾,有的则是来湿地休闲带来垃圾,尤其是每逢大假过后,湿地成了重灾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针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每天,都有一群人活动在湿地中,为滇池清洗着“肺”。不久前,晚报记者跟踪这些绿色的身影,用镜头记录滇池保护者的清肺行动。
8月28日,在高海公路省委党校的滇池畔,“砰”的一声响,只见一个塑料袋落入草海水中,溅起点点水花。保洁员张学清见状,对着记者无奈地笑了笑后,划着小木船到水中,费了十来分钟才将塑料袋及其飞溅出的垃圾打捞到船中。张学清说,他们打扫垃圾,有时还得注意着高速路上的抛落物,不小心掉在头上,还真是受了伤也找不到付医药费的主。
张学清家住船房河边的新河村,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近几年来,开湖的时间越来越短,捕鱼也满足不了生活开支,许多人都到外面去打工,而他和村子中的几十人,则当上了保洁员,从捕鱼者变成了滇池的保护者,湿地中的清洁员。他们6人一组,负责省委党校沿草海一带四五公里长的地段,每天早上5点钟来上班,下午5点钟下班,中午休息一两个小时,每天一人打捞垃圾约五六口袋,6个人每天打扫的垃圾大约有两三吨,一两天时间,便会有垃圾车来将他们收集起来的垃圾拉走。
西山区水务局“四退三还”指挥部工程师王鹤松介绍说,西山区湖岸线长68公里,湿地建设面积达2.1778万亩,搬迁人口达7000余人,现已初具规模,形成点线结合的围绕着滇池的绿色飘带,大一点的湿地主要有西华湿地、山邑村、晖湾湿地、观音山湿地等7个,保洁员共计130余人,每天打扫的垃圾约有20余吨左右。为了让滇池的“肺”更加干净,他希望人人都来爱护滇池,不要乱丢垃圾。
春城晚报 记者 王宇衡 摄 管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