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些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各类电商平台,还是互联网金融,在形成全新的业界形态与消费模式的同时,也往往遭遇技术短板、推广困难、投机造假等发展瓶颈。正是在一步步突破瓶颈的过程中,这些新兴行业才会一步步发展壮大。
据央广报道,10月25日,中消协通报了网约车服务体验式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网约车服务在安全、沟通、订单、发票等方面均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比如线上线下的车型、车牌号不一致,司机业务生疏导致时间延误、载客途中接打电话和玩微信、言语粗俗、服务态度差,以及网约车平台没有客服联系方式、无法取消订单或取消订单要收费等。
网约车作为新兴业态,一路磕磕绊绊走到今日着实不易。今年7月,国务院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即将到来的11月,地方网约车新政细则即将实施,规范网约车准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从业门槛。眼下中消协所做的体验式调查,是对网约车现状的一次及时问诊,既是找问题挑毛病,更是高标准严要求,不仅对地方完善网约车新政有一定启示意义,长远看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网约车的健康发展。
时下一些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新兴产业,无论是各类电商平台,还是互联网金融,在形成全新的业界形态与消费模式的同时,也往往遭遇技术短板、推广困难、投机造假等发展瓶颈。正是在一步步突破瓶颈的过程中,这些新兴行业才会一步步发展壮大。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作为新兴业态,网约车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但却始终绕不开用户体验决定消费倾向的市场规律,同样也要遵守诚信服务、用户至上等商业道德。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约车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乘客的消费体验,更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口碑与形象。
网约车如若自身在运营中问题一大堆、频频“掉链子”,不仅会辜负民众厚爱,更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此番中消协发现和反映的问题,有些是偶发个案,有些则由来已久,甚至是与网约车相伴相生的。对此,网约车平台显然不应讳疾忌医。如何从用户出发,使界面更加人性便捷,同时探索科学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畅通乘客维权投诉渠道,提高受理效率等,是未来要改进的方向。
网约车的成长成熟需要业界摸爬滚打的勇气和定力,需要一轮又一轮的自我修补和更新,无论是小修小补,还是重新洗牌甚至大换血,各方都需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有信心、有能力应对。说到底,网约车自己先“强身健体”,才会不惧风雨。与此同时,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督促网约车平台落实好相关管理和服务责任,履行人员及车辆信息审查义务。
正如一些专家所言,网约车服务不等同于简单的传统出租车行业+网络预约,而是一种新型交通网络信息服务,如何构建全新的差异化竞争和监管模式,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让市场决定网约车的去留 | 2016-03-15 |
网约车“共享”属性多过“高端” | 2016-03-15 |
规范网约车服务应突出乘客本位 | 2016-03-15 |
网约车也应加强引导 | 2016-03-15 |
网约车合法化后的机遇和挑战 | 2016-03-15 |
别把网约车“管”成出租车 | 2016-03-15 |
莫让千元打车费毁了专车 | 2016-03-15 |
网约车司机资格考试同样在“考”监管者 | 2016-03-15 |
网约车细则可别开倒车 | 2016-03-15 |
网约车发展不应偏离共享经济轨道 | 2016-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