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市级工会组织,在工会组织机构中对上是下,对下是上,既是执行角色也是领导角色,承担着制定规划、方向引领和细化任务、组织实施的双重任务。随着工会改革在市、县和基层的全面落地,调整工作思路、工作重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市级工会组织,在工会组织机构中对上是下,对下是上,既是执行角色也是领导角色,承担着制定规划、方向引领和细化任务、组织实施的双重任务。随着工会改革在市、县和基层的全面落地,调整工作思路、工作重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加强工会平台阵地建设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工会平台阵地建设有了一定基础,要想巩固好已有基础,实现更大突破,需要从3个方面考虑。
首先,弄清工会平台阵地建设的涵盖范围。工会的平台阵地很多,需要攥紧拳头,集中力量建好网上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职工活动阵地,以强功能形成大影响。随着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各地网上工会建设要向深度融合、全面转型、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鉴于网上工会建设既是全新的载体,更涵盖工会服务职工的全部内容,任务艰巨、内容繁多,是全会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工会实力、承担这项工作的力量、实现路径等具体问题,下大气力加强协同机制建设,乃至对工会工作流程进行再造,需要主要领导干部倾注更多精力,予以综合考虑;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已成体系,有了初步基础,面临着“管、用”的问题。每年受理了多少服务事项,谁进了中心这个门?职工对中心是不是真信任,托付的事情办没办成?如何提高职工服务中心在工会工作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加强部室支持,拧成一股绳,形成服务职工的合力等都要心中有数;职工活动阵地涉及面广,包括职工之家,市、县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基层文体活动阵地、教育基地、职工书屋、电子职工书屋、职工大讲堂等,需要争取党政支持,工会适当进行项目补助,变一个积极性为多个积极性。
第二,研究解决人的问题。人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建阵地靠人,守阵地同样也需要人。要改进工作方式,让更多的工会干部直接到中心与职工见面提供服务;要加强工会对社会组织的引领,发挥枢纽作用,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职工提供线上、线下服务;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让更多的工会社会化工作者进入队伍,并为他们改善工作待遇,创造素质提升条件,寻找上升空间。
第三,弄清检验平台阵地作用发挥的标准是什么。合适的场地,实现功能必须的设备设施、醒目的图版标识是平台阵地的外在形象,是评判平台阵地建设的标准之一,但不是主要标准。职工的使用率、满意率才是主要标准。什么时候开放才能让职工享受到服务,要很好地研究,不能职工上班我上班,职工下班我关门,要按职工的“生物钟”来安排,真正发挥阵地的作用。职工需要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内容,也需要我们加强倾听,按照分众化需求提供服务。建议对各类平台阵地作用发挥情况,都要建立作用发挥评估机制,让职工当主角,让社会来评判,不搞自我肯定。
落实“以职工为本”的工作理念
以职工为本,就是要把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凝聚在身边,让他们信任工会。
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会员、职工”概念混淆的问题,对会员与非会员区别对待,明晰会员法定权利义务。只有形成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效应,才是对会员的真正尊重。根据《工会法》,应将依法缴纳会费作为职工自愿入会的主要标志,并探索实行会费增值措施。要让更多的会员自觉缴纳会费,这项工作原来讲得不够、抓得不紧。今后,这个方面必须加强,让会员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同时尽应尽的义务,增强仪式感。会费增值措施,就是对照个人会费缴纳额,在工会经费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开展直接惠及会员的项目,提高会员归属感和获得感,变职工“被入会”为“要入会”。
第二,强化职工在建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好职工的组织权。目前,一些基层工会还是采取由上而下的建会方式,建会的主体是上级工会或企业,而不是法律规定的职工主体,职工认同感不强。要有必要的入会仪式,强化会员身份。
第三,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引领,吸引更多职工入会。2016年全总制定下发的《关于推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各级工会应顺势而为,以购买服务为切入点,每年分批次推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管理岗位,聚合社会资源服务职工,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以服务增进感情、巩固阵地、凝聚人心。工作中,要以理顺工作体制为前提,以理清工作流程为基础,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制度规范体系,给予资金倾斜,力争形成工会工作新品牌,扩大工会社会影响。购买服务要充分考虑工会资金实力,自己能做的事情还需抓牢抓实,不能把所有事项全部推出去,更不能“一购了事”。
让基层焕发生机和活力
眼下,工会组织越到基层人手越紧张,事务越多。企业建会难、会员意识弱、经费保障不足等困难,基层自身无力全部解决,需要得到市级工会支持。
加强对基层的支持,就是要合理界定基层工会工作职责,为基层工会“瘦身减负”,不搞“上下一般粗”。加强对基层的支持,就是要让基层有事做,而不是找事给基层做,允许基层根据自身基础条件有自选动作,而不是凡事都要求整齐划一。加强对基层的支持,就是要将工会经费更多地用于职工,真正让基层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让职工看到工会改革实实在在的变化,增强获得感。
工运探讨:基层工会如何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 | 2014-07-29 |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建... | 2014-07-29 |
专题报道:“量质齐增”,打造工资集体协商... | 2014-07-29 |
建强镇街工会,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 2014-07-29 |
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14-07-29 |
工运探讨:对依法治会下工会法律保障工作的... | 2014-07-29 |
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14-07-29 |
理论周刊(第251期) | 2014-07-29 |
在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上的经验发言摘登 | 2014-07-29 |
找准切入点 贯穿着力点 | 2014-07-29 |